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超光滑镀层使钢材性能更佳
2015-11-09 20:02:41 作者:本网整理来源:

    国外采用了一种纳米多孔氧化钨涂层技术,开发出了一种新开钢材,其性能优良,可广泛应用多领域,这将带来未来的产业变革。

 

    钢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尽管在过去的50年已开发出了各种牌号的钢,钢材表面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也没有丝毫改进。如今的钢材跟以前的一样,容易被水和盐及磨料,如沙子侵蚀。钢材手术器械仍然存在微生物,致使感染。
 



钢材
 

    如今,哈佛大学保尔森工程和应用学院(SEAS)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能够提高钢材强度,可靠性,持久性的方法。他们采用的多孔氧化钨表面涂层,是迄今为止抗污染、抗腐蚀最持久的材料,即使是在持续强烈的结构变化后,仍能阻止各类的液体渗入。

 

    这种材料包含另外一种没有粘性、抗污染的材料,后者是在材料科学教授、哈佛大学生物启发工程韦思研究院核心成员Joanna Aizenberg的实验室中研制成的。Aizenberg的团队于2011年成功研制了滑液注入多孔表面技术(SLIPS) ,自那之后,他们证明了多孔氧化钨涂层在许多领域的应用。

 

    这项技术应用广泛,同时具有商业价值,其中包括无污染医用器械,如移植和手术刀,也能用于3D打印,还可能大规模应用于建筑和海洋船只。

 

    “我们的超级钢比之前任何一种抗污染钢都要耐用,”Aizenberg说,“目前,这两个概念——材料耐久性和抗污染——是互相冲突的。为增强材料的抗污染能力,我们需要使表面有纹理并多孔的材料,但是粗纳米结构镀层本身就比其多数同类材料脆弱。研究表明,若是对材料表面进行细致的处理,材料就能体现出多种,甚至不能共存的性能,而不会影响材料原有的性能。”

 

    “我们的超级钢比之前任何一种抗污染钢都要耐用,”哈佛大学的Aizenberg说

 

    该团队还通过电化学技术,在钢材表面直接生成由成千上万的粗氧化钨颗粒组成的超薄薄膜,成功将抗污染性能与力学持久性结合。“即使颗粒的一部分被破坏,这种作用也不会传递到另外的部分,因为在相邻的颗粒间没有连接物”,前SEAS成员,博士后Alexander Tesler称,目前,他是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成员,也是该文章的第一作者。“这种颗粒状的形态再加上本身的耐久性和粗氧化钨,能够让表面在摩擦工况下保持防水性能,而在此之前这是做不到的。”

 

    电化学沉积已成为钢材制造中一项广为使用的技术,Aizenberg说,“我不想再想出另外一个耗资巨大却没有采用的生产线了”。她还说,这个目标是弹性的,且并不会对现有工业产业产生影响。

 

    该团队用不锈钢镊子,螺丝刀,金刚钻划线器划,并用成千上万个玻璃珠击打超级钢表面,对其进行测试。并采用包括水,油,高腐蚀性介质,含细菌的生物液体,血液等对材料进行抗潮湿测试。不仅超级钢能阻挡所有的液体,并且表现出抗生物污染的性质,而且氧化钨还使超级钢比没有镀层的钢材强度提高。

 

    医用器械是该材料最具前景的应用领域之一,该论文的联合作者、SLIPS Technologies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Philseok Kim说,“由于成功验证了超级钢抵抗细菌和血液的能力,对强度和抗污染能力都有严格要求的小型医用移植材料,工具和手术器材,如手术刀,手术针等,是我们正在探索的高附加值商业应用领域。”

 

    另外一个应用是3D打印和微矩阵设备,尤其适用于打印摩擦阻力大、易污染的高粘度生物材料和聚合材料。

 

    此外,美国海军目前正在以每年数百万美元的投资研究船体生物污染。有机物,如藤壶、海藻会产生阻力,增加能源消耗,更不用说清理和重新喷涂抗污染油漆的费用了,这些油漆多数对环境有害。如果批量生产,这些材料不失为一个更清洁、更廉价的选择。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