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制氢装置换热器管束腐蚀原因分析
2020-03-05 10:07:39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煤化工知库

I套制氢装置低变气换热器6E-4主要是对低变气进行冷却作用,管程为低变气,壳程循环水/采暖水(夏季为循环水,冬季为采暖水),其流程图如图1。低变气经6E-4换热后,进入6D-6分液,然后经过空冷器6E-5、后冷器6E-12冷却,经分液罐6D-7分液后进入氢气压缩机。2009年10月21日,操作人员对制氢加热站泵排凝、排气时,发现有CO,怀疑制氢低温热回收换热器6E-4(低变气换热器)内漏,报告车间及调度后,将6E-4由采暖水改为循环水。经对采暖水、循环水进行检测后,确认为换热器内漏,于10月28停工处理,11月1日开工正常。停工期间,将6E-4拆下进行维修,发现大量管束泄露,管束作报废处理,目前利用一台旧换热器作为代替。


1腐蚀失效调查

01 6E-4换热器的基础参数及水质分析

6E-4换热器的基础参数如表1。

表1    换热器设备工艺参数

从上表数据可见,管程介质温度215℃远远超过循环水冷却器设计温度要求小于150℃的指标;而壳程出口温度85℃,也大于循环水冷却器设计要求出口温度小于60℃的指标,循环水局部已经过热蒸发,循环水中的缓蚀阻垢剂已经在高温下失效。

6E-4换热器壳程介质为采暖水或循环水,水质分析如表2

表2 6E-4换热器壳程水质分析

宏观检查

宏观检查发现靠近工艺气入口高温部位管束外侧(壳程)结垢严重,漏点最多,具体见附图-2。显示管束外防冲板割除后管束外壁结垢情况。换热管之间基本没有缝隙,全部被结垢堵塞。

图2 管束结垢图片

03换热管测厚检查

从换热管测厚的结果来看,换热管平均厚度为1.9-2.0mm,腐蚀减薄较小,因为换热管原始规格为ф19*2,说明腐蚀减薄轻微,只是在局部位置存在点蚀,主要在垢下存在局部腐蚀,而在管束下部低温部位换热管外壁光滑,基本没有腐蚀。

04换热管及管板材质分析

对6E-4管束的换热管和管板材质进行了检验,其名义材质为0Cr18Ni10Ti,结果见表-3

表-3金属材料化学成份分析

检验结论:依据以上标准,本次所检管板、管子、符合其名义材质,判定合格。

05 渗透检查分析

通过渗透检测,发现泄漏处换热管外壁有小的腐蚀坑,坑的周围有横向裂纹和纵向裂纹,呈河流状,基本为穿晶开裂,并且穿透管壁,裂源由换热管外壁腐蚀坑开始,裂纹粗大平直,延伸分支,具体见图3。

图3渗透检测1


2失效原因分析

从上述检查分析数据,对照相关资料来看,I套制氢装置低变气换热器6E-4不锈钢管束泄漏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由于0Cr18Ni10Ti不锈钢的应力腐蚀破裂造成的泄漏,而换热管外壁垢下腐蚀部位形成腐蚀裂纹源,垢下氯离子富集加速了换热管的应力腐蚀开裂。

01 腐蚀机理

不锈钢之所以能耐腐蚀全靠钝化膜,对于奥氏体不锈钢,水中的氯离子高到一定程度就会使表面的钝化膜局部发生点蚀【1】【2】。这些点蚀不仅会导致管壁穿孔,同时也是应力腐蚀开裂裂纹的起点。据资料介绍溶液中含数十个ppm的氯离子即可能引起应力腐蚀开裂,氯离子浓度越高,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破裂的敏感性越大【3】。通过对6E-4管、壳程中氯离子进行检测,壳程循环水中氯离子含量为240.1ppm,而实际上换热管表面垢物中含有的Cl-将是水中的数倍以上,使得换热管迅速产生应力腐蚀开裂。不锈钢应力腐蚀开裂示意图如图4,裂缝内为阳极,裂缝外为阴极,形成闭塞电池与孔蚀相同的自催化效应,裂纹根部高酸性,释放H,H扩散加速裂纹扩展。

图4不锈钢应力腐蚀开裂示意图

02 根据运行工况进行腐蚀原因分析

6E-4不锈钢管束由于壳程循环水、采暖水混用,循环水氯离子含量超高,管程工艺介质温度高,而且壳程介质因为折流板流动状态不好,流速低,造成壳程结垢严重。特别是壳程高温侧换热管之间基本被填塞满,在溶解氧和氯离子的作用下,形成严重的垢下腐蚀和应力腐蚀。

环境温度影响

316及347型不锈钢在含氯离子(875mg/L)溶液中存在一个临界破裂温度(约90℃),当温度低于该温度,不发生应力腐蚀破裂【3】。但是由于6E-4管程进口温度215℃,壳程换热管形成垢层以后,换热管热量不能很快传递给循环水,造成垢下闭塞空间温度超过90℃临界破裂温度。此外,由于高温造成循环水药剂的缓蚀阻垢性能失效,腐蚀加剧。所以没有结垢的换热管基本没有发生应力腐蚀破裂。此外,进出口温差太大,对管束形成温差应力,加速管束应力腐蚀的破坏。

pH值影响

溶液中pH值下降会使应力腐蚀敏感性增大,破裂时间缩短【3】。由于垢下腐蚀形成闭塞电池,孔内高浓度的氯离子从而引起孔内酸化加速腐蚀,即“自催化酸化”作用,孔内pH大大降低。虽然壳程水侧pH值中性偏碱性,但是垢下闭塞电池内pH值很低。此外,一旦发生泄漏导致管程工艺气中的CO2泄漏至水侧中,形成酸性环境,也造成腐蚀加速。

氯离子浓度影响

本次取样分析循环水的氯离子含量为240.1mg/L,实际循环水中氯离子含量经常超过400mg/L,这与我公司污水回用量增大有关。但是通常情况下400mg/L氯离子在缓蚀阻垢剂作用下,完全能够控制腐蚀。但是在垢层下氯离子会富集浓缩,浓度会成倍增加,高浓度的氯离子再加上垢下高温环境、低pH值环境协同作用对于不锈钢产生应力腐蚀开裂。

循环水和采暖水交替使用的影响

循环水和采暖水交替使用在正常情况下,也会造成循环水缓蚀阻垢剂形成的保护膜局部破损,因为该保护膜是一种动态膜,在长达5个月切换为采暖水运行期间,原有保护膜得不到修补,平衡打破,局部会破坏,导致金属表面形成大大小小的腐蚀微电池,形成电化学腐蚀。所以即使没有超温现象的低温热换热器管束也存在大量局部点蚀、坑蚀。

循环水中氯离子对不锈钢耐蚀性的其他研究

葛红花等人利用阳极极化曲线测定了模拟冷却水体系中氯离子对316L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316L不锈钢受氯离子作用而点蚀的浓度界限约为250mg/L,循环水中氯离子浓度已经超过此界限,更何况还存在垢下浓缩可能,所以会产生点蚀;此外不锈钢是否产生点蚀还与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浓度比有关,对316L不锈钢,[Cl-]/[SO42-](mg/L)≤0.56时不引起点蚀【4】。从表-2数据可见循环水中[Cl-]/[SO42-]>0.99,所以会产生了点蚀现象。


3建议采取措施

1、采用新型螺旋折流板式管束,提高壳程介质流速,减小结垢倾向。

2、管束材质升级,考虑采用双相不锈钢,提高管束耐氯离子点蚀和应力腐蚀能力。

3、应加强对循环水氯离子含量的控制,目前氯离子含量已经达到400mg/L以上,对系统中的不锈钢管束冷却器存在潜在威胁,特别是存在高温低流速容易结垢的冷却器,氯离子在垢下浓缩富集会加速腐蚀。对比补充的新水中氯离子含量是<40mg/L,而回用中水中氯离子含量达到170mg/L,所以污水深度处理装置也要加强对氯离子的脱出。循环水场应根据氯离子含量超高适当排污。

4、降低工艺侧介质温度。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炼油化工企业工业水管理制度》规定,热介质温度>150℃时应先进行热量回收,再用冷却水。而6E-4管程介质温度达到215℃,直接用循环水冷却,显然不合理。可以考虑设置一台蒸发器,利用低变气的热量产生低压0.3MPa蒸汽,低变气降温到150℃后再用冷却器冷却。同时也能够解决循环水采暖水切换使用对设备造成的弊端。


4 结论

1、主要原因是管束外壁壳程介质含高浓度的氯离子,再加上垢下高温环境、低pH值环境协同作用对于不锈钢产生应力腐蚀开裂。

2、循环水、采暖水杂质多,壳程流速低杂质不易带出;低变气温度高,造成管束容易结垢,加速应力腐蚀。

3、工艺气进出温差大,对管束形成温差应力,加速管束应力腐蚀的破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