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Fe2O3/TiO2纳米复合材料对304不锈钢的光生阴极保护性能
2020-09-22 16:01:28 作者:廖彤,马峥,李蕾蕾,马秀敏,王秀通,侯保荣 来源: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摘要

采用化学浴法在阳极氧化的TiO2纳米管表面沉积Fe2O3,制备Fe2O3/TiO2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X射线衍射 (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 (UV-vis DRS) 等手段对材料的形貌、晶相、成分、光响应性等进行表征。通过测试可见光下开/闭光时的开路电位 (OCP)、光致激发电流 (i-t)、电化学阻抗谱 (EIS) 等研究复合材料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Fe2O3纳米颗粒的修饰能增加TiO2纳米管对可见光的利用效率,增强阴极保护性能。0.05 mol/L Fe(NO3)3制备的Fe2O3/TiO2纳米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耦联304不锈钢后光生电位达-740 mV,比纯TiO2纳米管低约300 mV,对304不锈钢起到更好的阴极保护效果。


关键词: 光生阴极保护 ; Fe2O3/TiO2纳米复合材料 ; 304不锈钢


1995年,日本科学家Yuan 和Tsujikawa 最先提出了光生阴极保护金属的概念[1],通过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生电子,实现对金属材料的保护。其中,TiO2纳米半导体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电化学性质、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价廉无毒、可回收等优点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然而,TiO2材料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性。首先,TiO2是典型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为3.2 eV,只能吸收波长小于387 nm的紫外光,而到达地面的紫外光仅占太阳能量的3%,对太阳光吸收率非常低;其次,TiO2半导体中电子-空穴的复合率较高,影响了对太阳光的利用效率;另外,TiO2半导体材料无法在暗态下对金属进行保护[2-3]。在太阳光谱能量分布中,可见光占40%,与红外光相比具有更大的光子能量,更易于激发半导体材料产生光生电子,因此提高TiO2半导体对可见光的吸收是提高太阳光利用率的重点。针对TiO2半导体只能吸收紫外光和电子-空穴复合速率较高的缺点,对TiO2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可极大地提高其对可见光的利用效率,减小电子-空穴复合速率。目前,常用的改性手段包括金属与非金属掺杂,如N、S、Ni、Fe、Nd等[4-12];贵金属沉积,如Ag、Ru等[13-15];与窄禁带硫化物半导体材料复合,如NiS2、CdS、In2S3等[16-20]。然而金属与非金属掺杂,掺杂条件比较苛刻;贵金属沉积不够经济;窄禁带硫化物半导体具有很好的光电响应效果,但是硫化物一般都存在光腐蚀现象,半导体的稳定性不好。α-Fe2O3是一种窄禁带的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为2.2 eV[21],与TiO2复合后能拓宽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并促进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提高可见光利用效率。因此,本研究采用α-Fe2O3与TiO2半导体材料进行复合,并将其首次应用于光生阴极保护领域,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获得了较好的光生阴极保护效果。


本文采用阳极氧化法在钛箔表面制备TiO2纳米管阵列,以不同浓度的Fe(NO3)3为铁源,采用化学浴法制备不同含量的Fe2O3/TiO2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测试可见光下开/闭光时的开路电位(OCP)、光致激发电流(i-t)以及电化学阻抗谱(EIS)等,研究Fe2O3/TiO2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对304不锈钢的光生阴极保护性能。


1 实验方法

 

1.1 TiO2纳米管阵列的制备

 

采用两次阳极氧化法制备TiO2纳米管阵列,钛箔厚度为0.3 mm(纯度﹥99.96%),尺寸为20 mm × 10 mm。依次用丙酮、乙醇、二次去离子水超声清洗10 min,干燥待用。


以Ti片作为阳极,Pt片为阴极,以0.35%(质量分数)NH4F和含10%(体积分数)H2O的乙二醇混合液作电解质溶液,室温下60 V电压阳极氧化1 h,用二次去离子水冲洗干净;1 mol/L盐酸溶液超声去除钛片表面氧化膜,再次用二次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后;60 V下再次氧化1 h,二次去离子水冲洗干净;最后置于Muffel炉中450 ℃下保温2 h,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TiO2纳米管阵列。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国药,分析纯。


1.2 Fe2O3/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采用化学浴法制备Fe2O3/TiO2纳米管复合材料。分别配制0.005,0.01,0.05,0.1和0.5mol/L的Fe(NO3)3溶液(Fe(NO3)3·9H2O,国药,分析纯),60℃下将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浸渍在不同浓度的Fe(NO3)3溶液中1 h,二次去离子水冲洗,50 ℃干燥2 h,随后将样品放于500 ℃Muffel炉中煅烧1 h,即得到Fe2O3/TiO2纳米管复合材料。分别将经0.005,0.01,0.05,0.1和0.5 mol/LFe(NO3)3溶液浸渍后获得的复合材料记为Fe2O3/TiO2(A),Fe2O3/TiO2(B),Fe2O3/TiO2(C),Fe2O3/TiO2(D)和Fe2O3/TiO2(E)。


1.3 材料表征

 

采用QUANTA F25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压20kV)测试所制样品的形貌,使用GENESIS能谱仪(EDS)测试样品元素组成;采用ESCALAB 250 Xi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测试材料化合态组成;采用Ultima Ⅳ型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材料晶相结构;采用日立U-410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 DRS)测试材料吸光性能;采用CHI660E电化学工作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


1.4 光电化学性能测试

 

纳米复合材料的光生阴极保护性能在双电解池连用体系中表征。双电解池联用体系由光阳极池和腐蚀池组成,中间以盐桥相连,装置如图1所示。进行开路电位(OCP)与光致激发电流(i-t)测试时,以Fe2O3/TiO2纳米管复合膜为光阳极,置于光电解池中,以0.25 mol/L Na2S+0.35 mol/L Na2SO3作为光阳极池溶液。腐蚀池为三电极体系,304不锈钢为工作电极,银/氯化银为参比电极,Pt电极为辅助电极,以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作为腐蚀池溶液。光阳极复合材料与304不锈钢以铜导线相连。

 

1.png


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时,采用三电极体系,304不锈钢为工作电极,银/氯化银作参比电极,铂电极是辅助电极,以0.1 mol/L Na2SO4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EIS测试时的激励信号为正弦波,测试频率范围为105~10-2Hz,交流电压幅值为5mV。


以300 W高压氙灯(PLS-SXE300C)作为可见光光源,采用AM 1.5太阳光模拟滤光片模拟太阳光,420 nm的滤光片滤去紫外光,测试可见光通过石英窗直线照射于光电解池中的复合材料光阳极上,光源与复合光阳极的距离为10 cm。


2 结果与讨论

 

2.1 复合纳米膜形貌与成分

 

2.1.1SEM形貌观察

 

图2a为纯TiO2纳米管的SEM像,图2b~f分别为Fe2O3/TiO2(A),Fe2O3/TiO2(B),Fe2O3/TiO2(C),Fe2O3/TiO2(D)和Fe2O3/TiO2(E)纳米复合材料的SEM像。由图2a可知,两次阳极氧化法制备的纳米管阵列表面规整,孔径均匀,约100~130 nm;由图2b~f可知,经Fe2O3修饰后,TiO2纳米管基本结构并未发生变化,Fe2O3纳米颗粒分布于纳米管管口及内壁,随着浓度的增加,纳米管管口处的沉积颗粒逐渐增加,从而导致管口变小。当浓度增加到0.5 mol/L时,大量的纳米颗粒堆积在管口从而造成了纳米管的堵塞。图2g为Fe2O3/TiO2(C)纳米复合膜的EDS结果。可见,复合材料中含有Ti,O,N,F和Fe等元素。

 

2.png

图2 纯TiO2纳米管和Fe2O3/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SEM像及复合材料Fe2O3/TiO2(C)的EDS分析结果


2.1.2  XRD物相分析

 

图3为纯TiO2纳米管和不同浓度制备的Fe2O3/TiO2纳米复合膜的XRD谱。可以看出,阳极氧化后的TiO2纳米管阵列在2θ为25.3°,37.8°,48.0°,53.9°和55.0°处出现了锐钛矿相的特征衍射峰(JCPDF 21-1272),分别对应TiO2的(101),(004),(200),(105)和(211)晶面;同时在2θ为35.1°,38.4°,40.2°,53.0°,62.9°,70.7°,76.2°和77.4°处保留了Ti的特征衍射峰(JCPDF 44-1294),分别对应(100),(002),(101),(102),(110),(103),(112)和(201)晶面。经Fe2O3修饰后,复合膜均保留了Ti基底以及锐钛矿相TiO2的特征峰,且随着Fe(NO3)3浓度的增加这些特征峰的强度略有减弱,说明复合膜中Fe2O3的量均相对较少。在Fe2O3/TiO2(A),Fe2O3/TiO2(B),Fe2O3/TiO2(C)和Fe2O3/TiO2(D)复合材料中,并未观察到Fe2O3的特征峰,这是由于Fe2O3含量较低,信号较弱,未能在XRD谱上显示。而在Fe2O3/TiO2(E)中,在2θ为33.2°处出现α-Fe2O3的(104)晶面特征峰(JCPDF 33-0664),说明此浓度下所制备复合材料中含有较多的Fe2O3纳米颗粒。

 

3.png


2.1.3  XPS能谱分析

 

图4为Fe2O3/TiO2(C)复合材料的XPS谱,可进一步说明复合材料的组成。图4a为材料全谱图,可看出复合材料主要出现了C 1s,Ti 2p,Fe 2p和O 1s等特征谱峰。图4b为Ti 2p的XPS谱,在458.6和464.3eV存在结合能峰,自旋轨道分裂能为5.7eV,分别对应Ti 2p1/2和Ti 2p3/2,说明存在Ti4+(TiO2)[22];图4c为O 1s的XPS谱,位于529.9eV处结合能峰对应典型的金属氧化物的特征吸收峰[23],即O以O2-的形式存在;图4d为Fe2p的XPS谱,在710.9和723.8eV处出现两个结合能峰,分别对应Fe 2p1/2和Fe 2p3/2,说明存在Fe3+(Fe2O3)[24]。上述结果与EDS及XRD谱分析结果相一致。

 

4.png


2.1.4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分析

 

图5为Fe2O3/TiO2纳米复合材料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可以看出,纯TiO2纳米管的主要吸收峰在400 nm以下的紫外光区,这主要是由于TiO2宽的禁带宽度引起的本征吸收。另外,在400 nm以上的可见光区有少量吸收,可归因于纳米管上裂缝或孔洞引起的光散射。Fe2O3修饰后的复合材料在400~700 nm处的可见光区吸收强度增加,这是因为Fe2O3禁带宽度较窄,使复合材料吸光范围向可见光区扩展。随Fe(NO3)3浓度的增加,吸光强度逐渐增大。当Fe(NO3)3浓度大于0.05 mol/L时(对应Fe2O3/TiO2(D)),复合材料吸光强度趋于稳定。相对TiO2,Fe2O3/TiO2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可见光利用效率。

 

5.png


2.2 电化学测试

 

2.2.1 电位-时间曲线

 

图6为开闭光条件下,304不锈钢耦合复合光阳极开路电位变化曲线。当金属材料与半导体电极耦合时,如果半导体材料的导带电位负于金属的自腐蚀电位,那么光生电子就可以从半导体材料迁移到金属表面,这样金属的电极电位就会发生负移,即被半导体电极予以阴极保护[26]。从图6可看出,当可见光照射时,耦合光阳极的光生电位相对于304不锈钢的自腐蚀电位发生负移。TiO2与304不锈钢耦联,当可见光照射TiO2时,电极电位负移至-450 mV,电位降约为230 mV;关闭光源后,电极电位瞬间上升,逐渐回到初始开路电位。304不锈钢与光照条件下复合光阳极耦联后电极电位负移,电极电位负移程度受Fe(NO3)3浓度影响,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Fe2O3/TiO2(C)复合光阳极的电极电位负移程度最大,电极电位负移至-740 mV,电位降约为500 mV。关闭光源,电极电位缓慢上升,说明复合光阳极有一定电子储存性能[27]。复合材料相比纯TiO2能更好地对304不锈钢提供保护作用,其中Fe2O3/TiO2(C)复合材料的的保护作用最佳。

 

6.png


2.2.2 光电流密度曲线

 

光电流响应是评价材料光电化学性能的重要参数,当光生电流较大时,说明材料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能力较强。图7为复合光阳极在开闭光条件下的光电流密度-时间曲线。可以看出,纯TiO2纳米管阵列以及Fe2O3/TiO2复合光阳极均能对可见光产生响应。当可见光照射时,产生光电流;关闭光源,光电流消失。纯TiO2纳米管阵列开光稳定后光生电流约为20 μA·cm-2,修饰后的复合光阳极具有更大的光生电流。与图6电压降的趋势相一致,随制备过程中Fe(NO3)3浓度的增加,复合光阳极光生电流先增加后减小,其中Fe2O3/TiO2(C)复合光阳极具有最大的光生电流,稳定后约为37 μA·cm-2。这是因为随着Fe(NO3)3浓度增加,生成更多的Fe2O3纳米颗粒,捕获更多的光子,产生更多光生电子和空穴,从而使光生电流增大。但过多的Fe2O3纳米颗粒堵塞了TiO2纳米管,阻碍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传输,成为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中心,因而光生电流反而降低。

 

7.png


2.2.3 电化学阻抗谱

 

图8a为Fe2O3/TiO2复合光阳极在0.1mol/L的Na2SO4溶液中的EIS谱图,图8b为图8a的高频区放大图,图8c为采用ZSimpWin软件对电荷转移电阻Rt进行拟合时所采用的等效电路R(RQ)(RQ)。其中,Rs为溶液电阻,高频区Rf和Q1分别代表膜的阻抗和电容,低频区Rt和Q2分别代表电荷转移电阻和双电层电容。低频区曲线斜率反映了电极的电容特性,斜率越大则电容特性越好,从而反映材料的电荷存储性能。另外,可通过阻抗弧直径大小估计阻抗值,进而判断电子传输情况。从图8a可看出,低频区复合光阳极拥有比纯TiO2更大的斜率,说明复合光阳极具有更大的电容特性,拥有更好的电子存储性能。此外,从图8b看出,复合光阳极具有更小的阻抗弧直径,说明Fe2O3修饰后复合光阳极的电子传输电阻减小,电子传输效率更快。其中,Fe2O3/TiO2(C)复合光阳极的低频区斜率最大,拥有最大的电容特性;且其阻抗弧直径最小,电子转移能力最强。因此,相比于其他复合膜材料,Fe2O3/TiO2(C)具有最佳的光电化学性能,对304不锈钢具有最好的阴极保护效果。

 

8.png

图8Fe2O3/TiO2光阳极电化学阻抗谱图,高频区放大图及等效拟合电路


 3 结论

 

(1)TiO2纳米管表面规整,孔径均匀,约为100~130 nm;Fe2O3纳米颗粒多沉积在内壁及管口处,且不改变TiO2纳米管的晶型结构。随着Fe(NO3)3浓度的增加,Fe2O3纳米颗粒不断增多,但浓度过高时会堵塞管口,造成性能下降。

(2)Fe2O3纳米颗粒的修饰会拓宽TiO2纳米管的吸光范围,同时促进光生电子转移,增加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增加对可见光的利用效率,从而对304不锈钢起到较好的阴极保护效果。其中,采用Fe(NO3)3浓度为0.05mol/L时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耦联304不锈钢的光生电位可降至-740mV,电位降约500mV,对304不锈钢在可见光下具有最好的阴极保护性能。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