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Scientific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鹰潭土壤站
2016-06-03 15:25:56

材料环境腐蚀国家试验站的鹰潭酸性土壤材料腐蚀试验站,位于江西省余江县刘家站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内,东南接浙江、福建,西南接湖南、广东,处于红壤系列土壤分布区域的腹地,土壤化学性质、电性质具有红壤的典型特征,其物理性质也可代表红壤的不同质地类型。

总体概况

鹰潭土壤站依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建立。1987年,由国家科委与与基金会主持的全国土壤腐蚀试验网,决定增设酸性红壤腐蚀试验站,并将站址选在鹰潭刘家站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内。

详细介绍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材料环境腐蚀国家试验站的鹰潭酸性土壤材料腐蚀试验站,位于江西省余江县刘家站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内,东南接浙江、福建,西南接湖南、广东,处于红壤系列土壤分布区域的腹地,土壤化学性质、电性质具有红壤的典型特征,其物理性质也可代表红壤的不同质地类型。因此在鹰潭酸性红壤中继续进行各种常用材料制品、构件及新材料试件的埋藏试验,并通过长期埋藏试验的积累,能随时提供各类材料的腐蚀数据,为这一地区中重大建设工程的设计、选材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失误,这对酸性土壤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该站红壤面积占红壤区域的一半以上,母质为第四纪红色粘土,其下为白垩纪红砂岩,所形成的土壤环境,其化学性质、电性质具有红壤的典型特征,其物理性质也可代表红壤的不同质地类型。地势开阔连片,属农、林、牧均宜的多宜性土壤;地形以低丘岗地为主,海拔40-60 m,相对高度5-10 m,坡度 5-8o;自然植被多为马尾松-刺灌丛-半干性禾本科草类,覆盖率 45%。站区的生境条件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第四纪红粘土红壤丘岗区的一个缩影,在赣东北、浙北、皖南、闽北以及广大的东南丘陵区有较强的代表性,因而是进行该区域农业、资源、生态与环境多学科研究的理想场所。
鹰潭土壤站通过大量的试验,积累了大量土壤环境因素与材料腐蚀行为数据资源,这些酸性红壤中的材料腐蚀数据与土壤环境因素数据资源,对南方地区地下构件的防腐设计、选材、寿命预测等可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