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走进国际腐蚀界的APEC——ICEC2016 会议主题——共享与创新 . 安全与发展
2016-08-25 16:08:22 作者:王元 来源:《腐蚀防护之友》

 

1

 

  第四届国际腐蚀工程大会(The 4th International Corrosion Engineering Conference,以下简称“ICEC2016”)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主办、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中心承办,此次会议将以“共享与创新 安全与发展”为主题,于 2016 年 8 月 8-11 日在中国北京 APEC 会场举办地 ( 中建雁栖湖景酒店 ) 召开,这是国际腐蚀工程大会首次来中国举办,在我国腐蚀领域的发展进程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

3

 

  国际腐蚀工程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rrosion Engineering Council,简称“ICEC”),由全世界范围内各国腐蚀与防护科学技术工作者代表自愿联合结成,是集公益性、技术性、科普性为一体的非营利性国际团体。ICEC 的宗旨是推动腐蚀与防护技术的发展,促进腐蚀与防护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腐蚀与防护技术的国际交流合作,并促进跨国防腐蚀工程的国际合作;它是通过各国申办竞选投票决定每一届的承办国;是国际腐蚀工程界科技水平最高、 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国际性腐蚀工程领域的系列会议;受到各国政府有关部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ICEC2016 将大大推动中国腐蚀与防护科技技术和工程应用的发展,引进先进的防腐蚀技术和产品,同时也展示我国新世纪以来在腐蚀科技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已取得的长足进展和突出成果。 届时将会有来自世界各国业内顶级专家、 学者、权威人士及相关企业高层管理技术人员齐聚北京,共同探讨腐蚀学科发展的研究前沿、腐蚀预防控制的新技术、新材料与腐蚀工程应用的新问题和分享宝贵经验。


 

4

 

  ICEC2016 是近年来国际腐蚀界最大规模的盛会之一。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落实和发展,为我国腐蚀防护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际腐蚀工程大会能在我国召开尤为重要。


  几十家强势媒体全方位跟踪报道,同时举办大规模展会,提高参展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5

6

7

 

a.png

 

  ICEC大事记回顾

 

  国际腐蚀工程大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 分别在2007年韩国、2010 年越南、2014 年利比亚顺利召开。第四届国际腐蚀工程大会将于 2016 年 8 月在中国北京举办,这是国际腐蚀工程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国际腐蚀工程大会是国际腐蚀工程界科技水平最高、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国际性腐蚀工程领域的系列会议,受到各国政府有关部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它为腐蚀行业的学者和技术研究人员提供了分享全球前沿信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并促进了行业人才的成长与提高。

 

8

9

10

12

13

 

  ICEC2016几大主办方、承办方、支持方风采聚焦

 

  每一届会议的成功都离不开背后那些默默支持的力量!在此感谢本届会议所有承办单位和支持单位!下面为您揭开 2016 第四届国际腐蚀工程大会主办方、承办方和支持方的神秘面纱。

 

  主办方——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经民政部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术性,行业服务性群众团体。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团结全国腐蚀与防护科技工作者,民主办会,依法办会,服务社会,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传播科普知识和先进生产技术,编辑出版学术期刊,开展继续教育,为腐蚀与防护学科建设服务,为腐蚀与防护行业的科技工作者及企事业单位服务,维护广大会员的合法权益。


14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成立于1979年11月, 现有会员2万多名, 团体会员单位1600个, 设有5个工作委员会,17 个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上海、辽宁等 15 个省市成立了地方学会。


  参加的国际组织有:国际腐蚀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rrosion Council),亚太地区材料和腐蚀协会(AsinaPacific & Corrosion Association)和世界腐蚀组织(World Corrosion Organization)。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九届理事会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历届理事长

 

23

24

 

  承办方——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

 

  随着海洋强国梦的确立,海洋开发的步伐不断加快,海洋环境中工程结构材料腐蚀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海水环境下腐蚀数据的积累、 腐蚀规律的研究、 材料寿命的记录与研究, 具有现实的学术、 学科方面的意义。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简称材料腐蚀平台)是由科技部批准建设的 23 家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之一,是长期从事材料环境腐蚀数据积累和试验研究的基地,是材料腐蚀试验、检测分析的权威机构,也是材料腐蚀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平台。


  多年来,材料腐蚀平台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由民口部门和国防部门共同建设。目前,整合建成了由 30 个国家级试验站和材料腐蚀平台中心构成的国家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研究基地,构建了国家材料环境腐蚀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开通了门户网站——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平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科技资源,为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企业创新及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信息化、网络化科技支撑服务。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平台的应用方向

 

25

 

  组织结构

 

26

 

  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末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立了“全国大气、海水、土壤腐蚀试验站网”,开始了我国材料自然环境腐蚀试验工作。

 

  1961年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腐蚀科学学科组,将材料环境自然腐蚀试验研究工作列入国家重要科技任务,后又列入 1963-1972 年国家科技发展规划。

 

  1978年

 

  全国科学大会后,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恢复腐蚀科学学科组活动,把全国环境腐蚀试验站网建设和材料腐蚀数据积累工作列入 1978-1985 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六五”期间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把“常用材料大气、海水、土壤腐蚀试验研究”列入基础研究重点项目。

 

  1986年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站网一直由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管理,在“七五 ” 到 “十五 ” 期间,“材料自然环境腐蚀站网建设和数 据积累”工作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

 

  2005年

 

  科技部将国家材料腐蚀试验站网作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给与大力支持,于2006年将国家材料腐蚀试验站网纳入了国家野外试验基础条件平台,启动了“国家材料自然环境腐蚀实验台网建设”项目。

 

  2009年

 

  “国家材料自然环境腐蚀实验台网建设”项目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并正式命名为“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

 

  2011年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被科技部和财政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2013年

 

  经科技部批准,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正式更名为“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

 

  2016年

 

  国家材料腐蚀平台作为材料腐蚀领域的基础性、公益性科技平台,多年坚持开展材料腐蚀试验研究和数据积累工作,通过行业优势单位间联合协同工作,持续不断收集整合科技资源,为用户提供连续的、权威的材料腐蚀专业支撑服务。

 

  承办方——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中心

 

27

 

  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中心是1985 年经国家科委代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申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于1987 年批准成立的,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腐蚀中心之一。UNDP 投入 100 万美元,中国政府投入 350 万人民币,建造了3500m 2 的腐蚀实验室,购置了一批先进设备,选派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进修、培训,邀请国外知名专家讲学,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的人员活跃在全国各个工业领域。它也是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氢脆及应力腐蚀专业委员会、阴极保护专业委员会、防腐蚀工程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近几年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中心研究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除购置了环境扫描电镜、多台不同型号的原子力显微镜、高温高压应力腐蚀试验机、纳米压痕仪、疲 劳 试 验 机、 高温高压硫化氢、深海等实验装置外,实验室面积也得极大改善,面积达到6000m 2 , 有了以 “腐蚀楼”命名的独立实验大楼。


  目前由如下几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构成: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综合研究中心·

 

  “环境断裂”教育部重点试验室·

 

  “腐蚀与防护”教育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腐蚀、磨蚀与表面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材料基因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表面纳米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腐蚀与防护中心有教师 32 人,其中正教授 12 人(博士导师 13 人),副教授 19 人,讲师 1 人。是由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入选者、中组部拔尖人才(万人计划)、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组成的老中青有机结合的学术梯队,是一支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队伍。该中心已经成为国际上最大的腐蚀与防护研究中心。


  腐蚀与防护中心主要从事材料环境断裂、高温腐蚀与表面工程、腐蚀控制系统工程、电化学工程与材料、环境损伤与控制方面的研究。目前负责国家自然腐蚀野外台站、国家重大基础条件平台建设、“973”、“863”、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众多面上基金项目、军工项目等国家项目和其它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以及厂协项目。每年可以经费在 5000 万元左右,其中 80% 以上是国家纵向经费。近年每 年 在 Corrosion Science、ElectrochemCommun、Appl Phys Lett 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论文 100 余篇。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0 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几十项,授权发明专利 500 余项。


  目前设备资产值 6000 余万元。如多台盐雾、 干湿、 温湿、 模拟气体发生器、深水氢渗透、深水电化学、冲刷腐蚀等模拟设备;各种镀膜、喷涂等制备设备;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纳米力学压痕仪、高温高压应力腐蚀试验机、疲劳试验机、电化学综合测试仪等先进检测和研究设备。

 

  支持方——International Corrosion Council(国际腐蚀理事会)

 

  国际腐蚀理事会简称 ICC (International Corrosion Council),成立于 1961 年,是腐蚀领域内全球范围最权威的学术组织。其组织机构是由各国推选两名学者代表组成理事会,不设常设机构,由理事长所在国设秘书处协助其工作,现有理事 131 人,来自世界 73 个国家和地区。其宗旨是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腐蚀科学和防腐蚀工程的研究成果;促进各国腐蚀科学工作者之间的合作与联系;为各国腐蚀科学研究人员及工程人员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经验、讨论科研成果、发布新发现、新技术的场所。


  ICC 每 3 年举办一次国际腐蚀大会,通过各国申办竞选投票决定每一届的承办国,国际腐蚀大会是国际性的腐蚀学术会议,受到各国政府的有关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支持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简称“中国科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由中国科学社、中华自然科学社、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和东北自然科学研究会等 4 个科学团体共同发起,筹备召开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简称科代会)。1950 年 8 月,科代会在北京举行,决定成立“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 (简称全国科联)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简称全国科普) ,推举地质学家李四光为全国科联主席、林学家梁希为全国科普主席。这两个组织于 1958 年 9 月,在合并后举行了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在 1980 年 3 月举行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 又将团体定名为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协现已发展成为拥有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及其相关科学的学科组建或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普及为宗旨的 167 个全国性学会,31 个省级科协及广泛的地方、基层组织,430 多万会员的科技团体。


  协会宗旨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动员科学技术工作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见,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组织状况

 

  中国科协由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学会)和地方科协组成。地方科协由同级学会和下一级科协及基层组织组成。组织系统横向跨越绝大部分自然科学学科和大部分产业部门,是一个具有较大覆盖面的网络型组织体系。


 
全国学会

 

  目前,中国科协主管的全国学会共198 个,其中中国科协团体会员有 181个, 包括理科学会42个、 工科学会68个、农科学会 15 个、医科学会 25 个、科普和交叉学科学会 31 个。


 
地方科协

 

  地方科协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市(地)科协和县科协,总计3141 个,其中省级科协 32 个,副省级、省会城市科协32个, 地市级科协381个,县级科协 2696 个。此外,还有大量科协基层组织,如乡镇科协(科普协会)3.1 万多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9.4 万多个、企业科协 1.3 万多个、街道科协近 8400 多个、 高 校 科 协550 个。

 

  科协机关

 

  中国科协机关设有办公厅、计划财务部、组织人事部、调研宣传部、学会学术部、科学技术普及部、国际联络部、机关党委、离退办等九个部门,编制为 178 人。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共 14 个,包括:科学普及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技会堂、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等,共有事业编制 2010 个。

 

  领导体制

 

  中国科协属中直系统,由中央书记处直接领导,中央政治局一位领导同志代表中央分管科协工作,国务院一位领导同志分工联系科协工作,中央书记处每年听取科协工作汇报。


  中国科协实行全国代表大会(五年召开一次)、全国委员会(每年召开会议一次)、常务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会议一次)领导制度。常务委员会设置学术交流与学会发展专门委员会、科学技术普及专门委员会等 14 个专门委员会,协助审议需经常委会审定的重大事项。 常务委员会下设书记处,书记处在常务委员会领导下主持中国科协的日常工作。

 

  支持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国家科学技术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科技资源的专业化管理,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主要开展以下工作:实施大型仪器设施、科学数据和信息、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等类型科技资源的分级分类、全链条管理;推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管理与运行;开展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估;开展国家重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开展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发展战略、 政策制度、 规范标准、 管理方式等研究;开展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开展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承担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过程管理等工作。


  平台中心于 2006 年 2 月经中编办批准成立,目前下设综合处、调研协调处、业务一处、业务二处和运行监督处 5 个职能处室,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年轻而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平台中心以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持续增强我国科技资源的支撑保障能力为目标,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对各种类型科技资源的专业化管理水平,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经 2006 年 8 月 15 日科技部党组第 37 次会议研究决定,赋予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以下简称平台中心)以下职责任务:


  1、 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中有关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和网络科技环境等六大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


  2、参与在建平台建设项目的综合配置、中期评估与考核监督等工作。


  3、参与对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运行服务情况开展的评估和监督工作,承担相关的考评、开放共享补贴费测算等工作。


  4、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


  5、协助联系地方、部门和行业系统的平台建设与运行服务工作,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6、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工作。


  7、 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 规范标准、 管理方式,以及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工作, 为科技部宏观决策提出建议和对策。


  8、承担有关司局委托的工作。


  9、承担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3家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28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

 

  国家计量基标准资源共享基地

 

  中国应急分析测试平台

 

  北京离子探针中心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

 

  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

 

  标本资源共享平台

 

  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平台

 

  水产种质资源平台

 

  国家林木(含竹藤花卉)种质资源平台

 

  家养动物种质资源平台

 

  林业科学数据平台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科技文献共享平台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中国数字科技馆

 

  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