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Scientific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中国海油完井海底防砂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2016-02-26 12:00:40 作者:本网整理来源: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日前发布消息称,由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国产化防砂工具在渤海湾油井完成一趟六层砾石充填防砂作业。这是我国首次实施一趟六层防砂,标志着我国完井防砂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海底防砂技术
 
    此次作业的垦利10—1油田B54井外层防砂管柱长376米,内层中心防砂管柱长301米,作业难度极大。专家表示,此次成功作业,标志着以一趟多层砾石充填工具为代表的中国系列防砂工具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海油成为继美国贝克休斯和哈里伯顿两家公司后,全球第三家完全掌握系统防砂技术的专业公司。
 
    据悉,井下防砂工具素有“油井之肾”之称,它要准确安装在几千米深的井下,实现有选择性防砂,确保原油顺畅流出,不影响油井产能,使油井“健康长寿”。
 
    过去15年来,中国海油的完井防砂一直被国外技术垄断。不仅高昂的工具价格和服务费用使油田完井成本长期居高不下,而且至少6个月以上的供货周期让油田开发进度明显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石油开发自主化进程。
 
    中国海油国内油气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其中60%来自渤海油田,而渤海油田多为疏松砂岩储层,地层出砂严重,95%以上油气井需要高效防砂,才能稳产高产。同时,产量约占40%的南海西部油田和南海东部油田60%以上的油气井也需要高效防砂。
 
    2006年,中国海油开始研制系列化防砂工具,历经8年终于突破一趟多层充填防砂复杂的结构设计,建立起覆盖套管井和裸眼井的自主化防砂工具技术体系,获得25项国家专利。
 
    中国海油完井防砂技术从2013年开始在海上油田大面积推广应用,防砂成本一举降低了40%,供货周期从半年缩短到1个月,并为我国安全高效开发海洋石油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东南亚、南美、墨西哥湾等海域油田都有防砂需要,未来市场广泛,我国自主化海洋石油装备技术“走出去”步伐将不断加快。

  更多关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蚀控制、材料科普等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动态,我们网站会不断更新。希望大家一直关注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ecorr.org.cn/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