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超级高铁将用上“美国队长”盾牌材料 强度为钢的10倍
2016-09-08 11:22:13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CNET

146416638657813000_a580x330

 

  超级高铁技术开发商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HTT)推出了包裹了传感器的智能材料,将用于制造这种管状交通系统的座舱。这种材料由非常轻的碳纤维制造,强度为铝合金的8倍和钢的10倍。


  这种被称为Vibranium(汎合金,与“美国队长”盾牌的材料同名)的材料,优势在于和羽毛一样轻,能降低长距离运送座舱所需的能源消耗。关键是,材料里包裹的传感器能收集和传递有关座舱的信息,并发送到拟议中的这种高速交通系统的运营总部。这些传感器可实时读取座舱的温度、稳定和完整等数据,以保证系统的安全和性能。


  HTT尚未公布类似的磁力推进系统。该公司目前专注于安全性方面的创新。该公司计划利用两层智能材料去建造车辆,因此即使外层材料损毁,车辆仍可以安全运行


  HTT CEO德科·阿尔伯恩(Derk Ahlborn)表示:“安全性是我们系统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HTT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波音公司员工组建的众筹公司。今年1月,HTT的第一条超级高铁管道开始破土动工,测试用轨道全长2英里(约合3.2公里),预计将在今年6月进行测试,并于2016年底正式完工并进行载人测试。今年5月9日该公司宣称,Hyperloop超级高铁将采用新型“被动磁悬浮”技术。


  HTT称,之所以选择该技术,不仅因为它的成本比传统磁悬浮技术低,还因为它更安全。被动磁悬浮技术比传统磁悬浮技术更安全,因为在被动悬停由高速运动产生,这也就是说一旦发生电力故障,被动悬浮也能使列车继续悬浮于地面,直到速度降低才会与地面接触。


  据Livescience网站报道,HTT曾预计5公里的测试轨道预计将花费1亿美元,洛杉矶与旧金山之间需要花80亿美元,低于美国官方计划的加利福尼亚高铁项目。


  HTT也吸引了中国的投资者,今年1月据彭博社报道,有知情人士称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在与HTT探讨潜在的合作和投资的可能性。


  目前有两家公司正在研发Hyperloop超级高铁项目,除了HTT,另一家名为Hyperloop One的公司于今年5月11日成功进行首次户外测试,实现在2秒钟加速至640公里/小时。


  按照最终设想,超级高铁将在密闭真空管道或低压管道中行驶,时速最高可达760英里(约合1230公里/小时)。当达到最高时速760英里/小时,旧金山和洛杉矶之间的旅程只需要30分钟。若使用传统交通工具,开车需要六个小时,传统火车更是要整整一天。超级高铁的这个速度比最快的子弹头列车快三倍,比飞机的速度快两倍。


  Hyperloop(超级高铁),是一种高速城际交通系统,将乘客和货物置入运行在减压管道系统内的运输舱内,运输时速可达1300公里/小时,年运输能力将达1500万名乘客。为了减少运输舱与轨道和空气的摩擦,Hyperloop可能会使用磁悬浮技术让运输舱悬浮在减压管道中,只需很少的能量就能驱动运输舱高速前进。


  2013年,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最先提出超级高铁的概念。按照他的设想,将“铝制胶囊”置于钢铁管道之中,然后将管道抽至真空,密封舱将悬浮在管道中,扇叶推动密封舱前进,并从管道壁中的电磁体获取额外推力,车厢将像发射炮弹一样被发射至目的地。


  当年埃隆·马斯克提出超级高铁原因是不满加州高铁项目费钱又低效,该项目建成后将是美国唯一一条真正的“高铁”。目前美国最快的铁路是阿西乐快线(Acela Express),但其速度低于1964年的日本第一代新干线列车。


  如果成功商业化,超级高铁将成为继汽车、轮船、火车和飞机之后第五大交通方式。不过在此之前,技术、环境、资金、甚至政治因素都是需要攻克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