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全球撤稿排行榜前十日本占一半,中国学者也上榜!
2018-10-24 11:49:45 作者:本网整理 来源:科袖网

    最近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皮耶罗学术造假撤稿刷屏,并荣登全球撤稿排行榜的前20名了。但,他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学术造假的人。


    1. Yoshitaka Fujii

 

    荣登榜首的是日本麻醉医生藤井善隆(Yoshitaka Fujii),其研究领域是用于治疗手术后经常发生的恶心和呕吐的药物临床试验。


    这位大神是个勤奋人,1991年博士毕业,1993年开始编数据,到2012年东窗事发,一共发表论文数212篇,因涉嫌造假而遭到撤稿的就达到了183篇之多。一个人就占了从1980年到2011年撤稿总篇数的7%。


    打假的过程也是非常艰辛的,跟小编一块儿梳理一下。2000年4月,《麻醉与镇痛》( Anesthesia & Analgesia )杂志刊登了一封致编辑部的信件。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麻醉学家彼得·克兰克(Peter Kranke)与两位同事在信中直讽,日本麻醉医生藤井善隆(Yoshitaka Fujii)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关于治疗恶心和呕吐的药物数据“完美得不可思议”。


    在科学界,称实验结果“完美得不可思议”并不是一种赞誉——这相当于质疑作者学术不端甚至造假。但《麻醉与镇痛》杂志并没有特别注意这一警告,而是打了个圆场:在发表致编辑部信函的同时,还发表了来自藤井的解释,藤井反问道:“到底要提供多少证据,才能证实我的证据可信?”换言之,“不相信我?随你。”在此之后,藤井又先后在该杂志上发表了11篇论文。致编辑部信函的共同作者之一克里斯蒂安·阿普费尔(Christian Apfel)曾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提醒他们注意藤井的问题,但并没有收到回复。


    虽然众多科学家的申诉没有引起杂志社和医药管理局的注意,但是Yoshitaka Fujii教授却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因此,从2000年以后,他不再向各种麻醉学相关的期刊投稿,而是转向肿瘤,呼吸系统以及外科等领域,在这些邻域他可谓是蛟龙入海,一发不可收拾,这才导致其主业麻醉学落入下风。


    截至2011年,藤井已发表文章200多篇,在他的研究领域可算非常高产了。2011年12月,他在《麻醉学期刊》( Journal of Anesthesia )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这成了他所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


    随后的两年里,他在大部分研究中造假的事实露馅了。如今他雄踞个人撤稿篇数榜首。这个爬得高又摔得痛的故事还开启了学术出版的新纪元:诞生了用于搜寻学术造假的统计学工具,以及乐意用它们寻找造假的“学术警察”。


    日本方面的调查最后总结道:“这相当于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写了一本关于科研点子的小说。”

 

10.jpg


    2. Joachim Boldt

 

    排第二的同样是来自麻醉学领域,德国Ludwigshafen大学医学院的约阿希姆·博尔特(Joachim Boldt)教授,主要研究是关于羟乙基淀粉的应用,一种作为手术期预防和治疗循环血量不足或休克的胶体。


    在被揭发之前(2010年),他在液体治疗领域尤其是胶体治疗领域是超级大腕,怎么说呢,就是那种抬抬嘴皮,液体治疗指南就要修改好几次的主。在任何国际会议上,他一开口,其他人就只能Shut Up了。江湖传说此人精力旺盛、口吐莲花、风趣幽默……只不过,这些风光都已烟消云散,Boldt也已经不再是教授,被医学院扫地出门(传说去了捷克继续行医)。


    四大名刊之一的BMJ刊登了一篇有关Boldt的文章,可不是什么名垂青史的事,而是把他牢牢的钉在耻辱柱上,文章的标题是:《Blodt,伟大的造假者》 (Boldt: the great pretender)Blodt曾经创造了医学界的造假记录:超过90篇羟乙基淀粉临床研究完全是闭门造车的产物。


    Blodt事迹败露是因为其2009年发表在《Anesthesia and Analgesia》上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有关心外患者应用白蛋白或羟乙基淀粉两种体外循环液后,对术后炎性因子与脏器功能影响的论着。羟乙基淀粉以近乎完美的数据表现成为文章中的明星。白蛋白什么价格?羟乙基淀粉什么价格?羟乙基淀粉俨然就是物美价廉、质优量足啊!


    也正是由于数据的完美,使得很多读者起了疑心,不停有读者写信质疑这梦幻般的研究数据。杂志主编Steven Shafer也因此不得不写信希望Boldt对于这些质疑给以答复。Boldt的态度是:不予回应!


    主编Steven因此联系了Boldt所在医学院所属的地区医学会,医学会启动调查程序几个月后发布调查报告:Boldt的研究并未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没有签订知情同意书……重点来了:医院体外循环组的负责说:什么?白蛋白?我们医院已经多年未使用过白蛋白了。白蛋白的生产商也说从未给Boldt所在医院配送过白蛋白。


    所以,Boldt的研究论文原来是一篇科幻小说,只是投稿的时候投错了地方,我猜他原本想投稿给《奥秘》杂志的。Boldt以同样的方法「创作」了不少与羟乙基淀粉的文章。


    千万不要把Boldt的行为仅仅当作一个故事来消遣,你知道这种行为对医学判断产生多大的影响吗?


    Boldt在过去是羟乙基淀粉的代言人,这种代言背后有商家的资金支持,其利用学霸地位干预学术的客观性(中国麻醉主任委员于布为教授就因此与Boldt有过数次交锋),更有最后道德沦丧的论文做假。

 

11.jpg


    3. Diederik Stapel

 

    第三名来自心理学领域,荷兰蒂尔堡大学心理学家德里克·斯塔佩尔(Diederik Stapel)。


    斯塔佩尔曾发表过数篇颇具影响力的人类行为学论文,是享誉海内外的明星学者。


    2011年(被揭发当年),他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人们在肮脏的环境中更可能表现出种族歧视;同年的另一项研究,称食肉会导致人们变得更加自私与不合群。这些博眼球的观点赢得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其暴露源于组内两名研究生的揭发。斯塔佩尔后来坦言,他的确受到了野心的驱使,但事情也不止这么简单。他坚持,自己对社会心理学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但毫无指向性的实验数据杂乱得让他感到烦躁。他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喜欢整洁和规律的人,造假不过是为了得出学术期刊愿意发表的漂亮数据。


    学校的调查报告指出,这些不端行为是Stapel独立行为,绝对没有涉及其合作者尤其是其博士生。


    “我追求的不再是真相,而是美。”


    这位为了“美”而编了58篇论文的大神,在被揭发后还出了一本书《Onrsporing》(意为“脱轨”),它通过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他在造假行为被揭露后的心路历程。


    书在发售之前他就已经提前拿到了不菲的稿酬,斯塔佩尔希望此书能在让自己获得救赎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经济利润。发售后不几日,就有人将他的书就以PDF的格式上传到网上,不让他卖书赚钱。

 

12.jpg


    4. Adrian Maxim

 

    第四名来自电气工程领域,前美国Silicon Labs电气工程学者Adrian Maxim。2008年被调查发现伪造了48篇论文。他篡改了测量数据和芯片图片。


    一般来说工程领域的造假很难,因为产品行不行,一试便知。


    所以这位大神有点争议,他在PLL(锁相环路)领域做得很牛,他那些经过确认的paper档次就够高了,足够他去任何一家牛校找一个faculty的位子。


    而且他造假的是信号芯片,不同于前几位只是编数字或调查结果,这个芯片可是要出图的(想象一下芯片上迷宫般的设计),比某人的“芯片打磨”技术难多了。所以水木上也有人怀疑说可能发的那些论文都是一些失败的芯片。


    不过马克西姆先生造假的时候还有点恶趣味,虽然所有东西都是他一个人编出来的,还编造了很多根本不存在的人名,名字真实存在的共同作者也表示不知道自己发表了这些文章。


    5. Yoshihiro Sato

 

    第五名来自日本Mitate医院的帕金森病学家佐藤嘉洋(Yoshihiro Sato)。


    佐藤能啓(Yoshihiro Sato)教授真乃神人也,一直在发文,一直在被撤。他已于2017年1月自杀,但弘前大学的调查还在继续,有人戏称,人死了,文章还没撤完~佐藤君2000至2003年间在弘前大学医学院担任教授,最后供职的机构是见立医院(Mitate Hospital)。


    根据弘大官网发布的报告称,本次调查始于2017年3月1日,但其实佐藤的问题在2015年开始就陆续被人注意到了,有媒体报道、匿名信检举等。


    Sato的欺骗是科学史上最严重的类似事件之一。其捏造的报告产生的影响——很多关于如何降低骨折风险——波及面甚广。其试验采用的元分析得出了错误结论,同时专业学会以其论文为基础制定了各种医学指南。为追踪那些不知道是否被伪造过的研究,科研人员招募了上千名真实患者并开展了新试验。在将Sato的谎言曝光并且改正文献的过程中,Avenell和同事经历了激烈的斗争。


    不过,他们无法理解为何Sato伪造如此多的研究,或者说他是如何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逃避惩罚的。Avenell和同事还对Sato所发表论文的共同作者的角色感到不解,其中一些人的名字曾出现在几十篇论文中。他们想知道,Sato所在医院的其他医生是否阅读了他的工作以及日本学术界是否曾质疑过他是如何成功发表200多篇论文的,其中很多是一般研究人员需要好几年才能完成的雄心勃勃的研究。


    还有网友把被撤掉的论文按照字母顺序排列之后发现了一些蛮有喜感的事情,比如从第4篇开始后面好几篇,让各种病人晒太阳改善骨质疏松和维生素D缺乏症……嗯,不禁想起小时候听过一种说法,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能治疗姨妈不调……陷入了深思……

 

    6. Chen-Yuan (Peter) Chen

 

    陈震远2014年,台湾屏东教育大学物理学家陈震远被发现涉嫌造假,43篇研究论文遭《震动与控制期刊》(JVC)一次性撤销。并于2014年2月从台湾国立屏东教育大学辞职。


    Retraction Watch网站公开了这一丑闻的部分细节。SAGE 公共事务负责人Daniel Sherman说,此事最早在2013年5月被发现,该杂志的一名作者收到2个对他在JVC提交的论文质疑的邮件,这名作者将此邮件转发给SAGE。两位质疑者声称在某一大学任职,但没有该学校的官方邮件,而是用Gmail邮件,SAGE随后通过两位学者其学校邮件和他们联系,发现至少其中一位学者没有使用Gmail帐户,显然是被人冒充。


    这引起了出版社的警惕,随后SAGE进行了秘密调查,调查发现这个人曾经多次使用同一Gmail帐户在SAGE 的ScholarOne投稿系统上投稿。质疑邮件中,也提供了关于这些论文的共同作者和建议审稿人信息。当对这些审稿提交时间核对后发现,有时审稿意见竟然在要求审稿后几分钟内提交。


    看来真相是这样的,这名台湾的Chen教授,利用伪造的专家身份,自己冒充其他专家的名义,审阅自己投稿的几十篇论文。根据SAGE的审稿政策,作者投稿时可推荐审稿专家,但是这些被推荐专家身份并没有被JVC认真审查,自动被采纳。JVC主编一直是弗吉尼亚理工学院退休物理学教授Ali Nayfeh担任,也因为该丑闻已经辞职。


    7. Jun Iwamoto

 

     排第七的是日本骨质疏松症协会常务理事和东京庆应义塾大学高级讲师Jun Iwamoto,他也是前面排第五的Yoshihiro Sato最重要的合作者。

 

13.jpg


    Iwamoto的律师曾表示:“从他的角度来说,Iwamoto是受害者,他是被Sato拖下水的。”


    Iwamoto自己也表示:他只是一个“Sato论文的名誉作者”,并没有在他科学不端行为中发挥作用。但部分被撤回论文中Iwamoto是第一作者,其陈述可信度值得怀疑;而且在被撤稿的41篇论文中,还有6篇并非和Sato合作的。


    好吧,就算全部是名誉作者,有好处的时候就默认了,出事了就甩锅也不仗义吧。署名需谨慎,不是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啊!


    8. Fazlul Sarkar

 

    排名第八的来自美国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病理学家Fazlul Sarkar,同样也是41篇论文撤稿。


    其暴露源于他的诸多文章在PubPeer(同行评议网站)上被人匿名举报。但是这位大神造假也是理直气壮,在2014年,大神以PubPeer上对自己50篇论文的质疑而丢了工作为由,一纸诉状将PubPeer告到法院,并要求PubPeer提供匿名评论者的真实信息,但PubPeer拒绝,拒绝了~~讽刺的是,一年后的2015年8月,韦恩州立大学调查小组确认Fazlul Sarkar有数十篇论文涉及科研不端。


    9. 钟华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Structure Reports Online》(《晶体学报,E辑:结构报告网络版》)官方网站发表社论,公布了以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硕士钟华和工学院讲师、硕士刘涛为责任人,发表在该刊物的70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并作出一次性撤消的决定。


    井冈山大学学术委员会认定钟华有以下学术不端行为事实:伪造及篡改数据,制造虚假论文公开发表;伪造及篡改数据,替他人制造虚假论文公开发表;未经他人许可,盗用他人名义作为合作作者发表造假论文;造假论文数量特别多。


    认定刘涛有以下学术不端行为事实:要求钟华代写论文并提供条件,构成造假授权事实;持造假论文骗取成果确认;未经他人许可,盗用他人名义作为合作作者发表造假论文。造假论文数量特别多。


    《晶体学报》社论表示,所有由井冈山大学投递到《结晶学报》相关卷册的稿件现已被标记,并检查其真实性,问题论文数量可能继续攀升。不少人评价,这是“井冈山大学”被拖入了黑名单,这意味着,未来,有可能来自这个学校的任何论文,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才能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这俩哥们,以一己之力把学校坑了~~10. Shigeaki Kato排名第十的是日本东京大学(University of Tokyo)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原教授、内分泌学家加藤茂明(Shigeaki Kato)。OK,又是日本!


    2010年,一位匿名者举报Shigeaki Kato研究组对研究数据进行了修改。随后,东京大学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有四十多篇论文的图片造假,成为科学界最轰动的新闻。


    2012年,Shigeaki Kato辞去东京大学教职。2013年,加藤茂名向《朝日新闻》表示:“理所当然存在一些谬误,我过去太信任我的实验室成员。作为主管我负有重要责任。”


    比如2014年撤销的三篇论文“Cytokines suppress adipogenesis and PPAR-γ function through the TAK1/TAB1/NIK cascade”、“ DEAD-box RNA helicase subunits of the Drosha complex are required for processing of rRNA and a subset of microRNAs”和“A histone lysine methyltransferase activated by non-canonical Wnt signalling suppresses PPAR-γ transactivation”分别发表于2003年2月、2007年4月和2007年10月。这三篇论文的在撤稿时引用次数已经达到667次。


    作者表示,论文的主要发现和结论依然有效;另外,与Shigeaki Kato合作的研究小组成员没有参与图片捏造。


    日本不少优秀的科学家,论文发表记录既多且优,往往长至上百篇至二三百篇,而且《自然》、《科学》等高端论文数篇至数十篇,让人目眩。然而,可能是迫于优秀的压力,手下的人员顶不住诱惑,而实验室管理者往往失之不察,致使造假如山崩。如今大牛加藤茂明(Shigeaki Kato)的殒落,正说明了“捧得高、摔得重”的道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