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冲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必须练就四大能力
2019-11-11 12:38:34 作者:肖宏 来源: 科技与出版

640?wx_fmt.jpg

1 背景

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于2019年8月5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贯彻落实2018年11月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精神、推动我国科技期刊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认为,我国已成为期刊大国,但缺乏有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存在明显劣势,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与文化基础。


科技期刊自1665年诞生至今,历经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知识经济、互联网经济等各个时代,一直没有停下蓬勃发展的脚步。它通过同行评议,实现重要成果的创新价值评估和首发认证;通过规范出版,传播创新知识和科研进展,掌控学术话语权、引领学科发展。在过去100多年中,80%以上的世界科技创新成果首先发表在科技期刊上[1]。目前,全球科技期刊数量超过6.4万种,新刊不断涌现,出版不断创新,仍无法充分满足人类社会对科技知识的需求。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科技期刊,视之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引领和促进创新的风向标与助推器,并因此产生了一大批知名品牌期刊,占据了当今各学科期刊领头羊的地位。


因此,要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目标,把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就必须要拥有一批能在全世界起到主导和引领作用的科技期刊。


2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内涵

什么是“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意见》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从学术期刊的角度,就是能够引领全球基础创新发展方向,能够发表学科奠基性、基础性原始创新成果;从技术期刊的角度,就是能够引领全球技术创新发展方向,能够引领技术应用研究和产业发展方向;同时,都能够迅速传播创新成果并得到世界同行广泛认同,有强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期刊。从实际表现讲,就是能在世界范围内占据学科或行业定量统计排名前5%~10%地位的期刊,尤其是被一流的科学家或工程师普遍使用的高影响力期刊。


当然,科技期刊也包括科普期刊。从科普期刊的角度,“一流的科普期刊”就是能解读好科学技术最新进展和成果,引领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大众关注科技创新进展,并得到社会大众对科学成就的广泛认同,有强大的科技知识普及和传播能力,有良好的市场发展能力。


一项基于一流期刊作者的国际大型调研[2]发现,学者们对一流期刊的认可主要基于:①声誉好(有品牌、有历史,值得信赖);②质量高(录用标准稿、评议水平高、创新内容多);③发表快(采取各种手段加快发表,如优先出版、快速发表等);④传播广(检索方便、被重要检索系统检索、阅读无限:如开放获取);⑤影响大(在主流系统、主流学者群中具有较大的认可度)。


世界一流期刊的形成,既有百年以上孜孜以求的历史结晶,也有利刃破竹般短期见效的业界翘楚。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是瞄准最高的质量标准和服务标准,为最关注创新价值的群体提供真正一流的创新价值判别服务和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推广,以此赢得学术界的青睐。


3 如何理解世界一流期刊的引领作用?

首先是期刊的定位。一流期刊的办刊宗旨和目的,就是要引领世界学术或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报道科研、技术人员最需要的引领他们发展和创新的成果,能带动学科或行业创新不断涌现。


其次是期刊的社会责任。一流期刊把为全球科技人员指引学术前沿方向和趋势,视作是一种自觉担当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只有真心诚意为社会提供一流的创新知识服务,才能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


最后是期刊综合能力的体现。服务做得好不好,既是期刊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现,也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发表真正能推进学术、技术发展的成果,发表的文章在科学上必须有较强的生命力,才能带动一个或多个学科的发展。


一流的学者发表论文并不仅仅去看期刊影响因子,而是更注重刊物的实际影响力和引领作用。例如,美国《物理评论快报》(PRL,Physical Review Letters)并非是物理学领域SCI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IF2018=9.227,2018年在SCI物理领域排名第六),但却是物理学家们心目中最具引领作用的期刊之一!统计表明,1901—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的里程碑论文共计278篇发表在期刊上,单《物理评论快报》就占了57篇。2015年9月9日,当时空的涟漪还未抵达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和华盛顿州的两个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器之时,LIGO科学合作组织的成员 举行了一次集体投票,决定他们将如何宣布引力波这一物理学史上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3]。①五天之后,他们就发现了引力波。LIGO的首席科学家PeterK.Fritschel说,“呼声最高”的选项出现了:《物理评论快报》。该刊是这一领域最负盛名的杂志之一,长久以来其发表的研究具有领域引领方向的作用,多项研究在后来赢得了诺贝尔奖。Fritschel强调,它是“刊发物理学成果的首选期刊”之一,这样的地位让PRL在一流的物理学家心目中的地位无法替代。


中国有没有引领性期刊?中国有引领科学发展的期刊,《科学通报》就是老一辈科学家心中神圣的科技殿堂!《科学通报》的办刊宗旨就是报道自然科学和高技术领域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并且特别重视报道中国科学家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胰岛素的全合成》和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一个核酸分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酵母丙氨酸tRNA)的人工全合成》就发表在《科学通报》上。《科学通报》发表过的具有世界领先意义的中国原创成果还包括:童第周《鱼类细胞核移植》、陈景润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成果、屠呦呦《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醋—青蒿素》、袁隆平《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赵忠贤等《Sr(Ba)-La-Cu氧化物的高临界温度超导电性》等。在很多学科领域,也有一大批学科代表性期刊发挥过引领中国学术发展的作用。例如,邓稼先的《关于氢二核之光致蜕变》,就是1951年发表在《中国物理学报》(1953年易名为《物理学报》)第2期上。1986年 《水生生物学报》发表的《鱼类培养细胞核发育潜能的研究》,利用成年鲫鱼的肾脏细胞培养出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鱼,比英国人用成年羊的乳腺体细胞克隆出“多利羊”要早15年。


那么,中国有没有可能出现更多的引领性期刊?这取决于中国有没有一流的科技成果。事实上,根据2018年WOS和ESI的统计表明,中国在国际上有76个学科,SCI论文总量或ESI高被引论文量位居世界前三名,其中,同时居世界第一的学科居然有41个。例如:在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我国SCI论文占世界总量的42%,而高被引论文占世界总量达到69%;其中,我国高被引论文的篇均引次55,已经高于国外专家的篇均引次52。这说明,我们有足够一流的稿源来支撑我们创建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问题是,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让中国科学家愿意把一流的稿子给我们?


4 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应该具有哪些能力?

《意见》指出,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目标是“未来五年,跻身世界一流阵营的科技期刊数量明显增加,科技期刊的学术组织力、人才凝聚力、创新引领力、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纵观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笔者认为,其综合能力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4.1  具有一流的前沿问题把握能力和引领能力

一流期刊从选题策划、热点组织、行业引领性内容建设,均能敏锐瞄准世界范围内的重大问题,牢牢把握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前沿问题、学科边缘与交叉领域,尤其是人类创新触及的高端和边缘问题,能迅速判断原创性,并认真做好一流的内容,及时予以发表。


例如,中子的发现、核裂变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哺乳动物的首次克隆等人类重大创新成果,就是《自然》杂志首发;而人类首次登月的阿波罗计划、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大脑定位细胞的发现、石墨烯的合成等重大成果,就是《科学》杂志抢先报道。


统计表明,1983—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里程碑论文有76篇发表于学术期刊上,其中,《自然》《科学》《细胞》《美国科学院院刊》4家顶级期刊就包揽了其中的50篇。


4.2  具有一流的学术话语权和学术影响力

一流期刊非常重视在世界专业和行业领域内吸纳最高端的学术资源,如顶尖学者、最高学术组织和一流学术机构,将办刊基础建立在最具话语权的学术资源之上,以保障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从主编、编委会、审稿人队伍、编辑队伍的建设方面,瞄准一流的领导人才、专业人才,吸纳进入办刊队伍,引领他们为期刊服务,从而提高刊物的学术影响力[4]。


从《科学》杂志的近三任主编可见微知著。DonaldKennedy,2000—2008年任主编,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美国科学院(NAS)院士,曾任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局长,曾连续担任斯坦福大学校长达12年。BruceAlberts,2008—2016年任主编,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知名的生化与生物物理教授,其所编《生物化学》教材曾多年雄踞该专业高等院校教材首席位置,曾当过12年美国科学院院长。JeremyBerg,2016年7月起任主编,哈佛大学无机化学博士,曾任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综合医学所所长、匹兹堡大学科学战略与规划高级副校长、个性化医疗研究所所长,美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长。


4.3  具有一流的行业资源组织领导力,有集约运作能力

充分发挥一流学协会的行业资源领导力量,依托科学社团组织的学术引领作用和组织协调作用,把政府、企业、民间资本等有利要素有效组合起来为办好期刊服务,保障了旗舰品牌的可持续性。例如,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主办的《科学》杂志,美国医学会主办的《JAMA》杂 志,美国化学会主办的《JACS》杂志,美国物理学会主办的《物理评论快报》,英国物理学会(IOP)主办的系列杂志等,都是依托一流的学会社团来组织一流的编委和审稿队伍,让一流的专家学者参与进来,充分发挥专家引领行业学术资源的作用,建立起崇高的期刊学术声誉,并逐步形成集约化品牌集群!


4.4  具有一流的技术融合发展力,保障一流的出版、传播和应用效果

一流期刊非常注重受众在网络时代的用刊体验,浏览《自然》《科学》《细胞》《JACS》等大刊网站,可以看到:非常注重数字出版最新形式,融合最新的科研技术与出版技术,涵盖数字科研、开放创新、开放获取、在线交流、多媒体表现、社交网络交流与传播等各种先进技术,把出版过程融入科研创新过程,创造优良的学术发表环境;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手段协助评判创新价值和创新点、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用充分的过程资料、补充资料方式防范伪科学;用音频、视频出版等技术保障交流的有效、高效;用优先出版(online first)、及时出版(ASAP)等网络首发手段保证作者的首发权尽早实现。


4.5  具有一流的专业人才培养力,保持一流的作者队伍长盛不衰

一流期刊把发现人才、助人成长作为己任,注重对青年作者、初始创新者的提携。开辟绿色通道、专项奖励,鼓励优秀人才在本刊发表论文。利用资深专家点评、遴选年轻的编委和审稿人等各种手段,扶持培养优秀青年人才,培养长期作者。例如,《英国医学杂志》专门开辟职业就业频道为读者服务;《英国药理学杂志》曾每年遴选优秀论文,并为获奖论文作者提供经费参与国际会议交流。


4.6  具有一流的品牌塑造与经营力,使刊物拥有一流的市场效益

一流期刊非常注重文化品牌的差异性创造,善于找准发展定位,形成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它们目标明确、尊重文化传承并持之以恒,绝不草率变更办刊宗旨;注重品牌延伸建设,围绕核心,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以国际视野下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文化去影响全球学术界,让学界认可其办刊方向的正确性、引领的权威感、参与的荣誉感、担当的责任感,依此吸纳更多的资源合作,获得发展效益。例如,《科学》杂志依托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发展全球会员,通过会员征订扩大发行收入,2017年的AAAS年报显示其出版业务收入为5400万美元。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IOPP)依托自身大刊品牌,与美国、德国、中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物理学会、科研机构密切合作,联合出版的期刊数量已超过70多种,成功进入各国市场,年收入达到4900万英镑。英国皇家化学会出版四十余种期刊,依托学会,全年举办超过100场次编委会和研讨会开展学术出版研讨,年发行收入4600万英镑。《美国科学院院报》单刊经营收入2017年为1210万美元。


5 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综合能力的对策

5.1  战略规划能力建设

核心就是要找准刊物在学科或行业中的定位的能力。只有明确刊物的国际发展战略定位,才能明确刊物的发展出路,提升办刊水平[5]。不同的历史时期,办刊目的不同。中国科技期刊是伴随着新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科技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从填补空白、提振学科到引领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经历了较大的量化沉淀,现在到了全面质变的历史新阶段。要瞄准优势学科、前沿热点、重大成果,充分利用文献大数据分析评价技术,及时调整自己的学科定位、发展方向,抓住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需求和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这样才能迅速提升刊物的定位层次,吸引一流的学科专家的关注。


5.2  内容质量保障能力

重点在于提升刊物的:①选题策划能力。利用文献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及时反映那些引领世界范围内的前沿或重要话题、前沿热点领域、重要成果、重要学者。②组稿能力。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找准专业领域的专家作者、保障高质量稿源。③审稿把关能力。找准审稿人,利用同行评议和大数据检测技术,提高学术和诚信保障能力。④编辑加工能力。不仅仅是语言文字和出版规范把关能力,还有知识化、碎片化、多媒体、多语言加工编辑能力。


5.3  出版传播能力建设

重点在于保障期刊的:①首发能力。即在世界范围内的论文抢先发表能力。中国知网推出科技期刊网络首发服务,基于先进的网络技术,科技期刊可以从传统的定期出版的“期”“刊”,转变成定稿后及时出版的“日刊”“时刊”“分刊”,分秒必争,极大地满足了科研工作者抢占科学发现首发权的竞争需要。②传达能力。即在跨文化、跨区域背景下,瞄准细分行业、专业市场,如何能将一流内容推送到终端读者用户。③应用能力。即让论文及其反映的背景资料、过程资料,能真正解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多媒体解读能力,让读者易读易用。


5.4  经营发展能力建设

重点建设期刊的:①国际市场发展能力。包括国际化品牌塑造能力,能在国内外开展线上线下重要的品牌专题活动。②渠道拓展能力。通过自建或合作,具有世界范围内的用户渠道,能够保障刊物到达国内外学术机构的图书馆、研究室和个人终端,及时呈现在终端用户的面前。③平台传播能力。平台拥有服务世界范围内的作者、读者专业领域知识服务需要的能力。④综合营收能力。拥有一流的数字化、国际化、市场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较好的市场化资源条件,能够通过市场化发展来解决独立自主和可持续性发展。经营能力是我们普遍存在的能力短板,舍不得投入,很难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6 结语

总之,我国国情不同于西方国家,要走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办刊的体制机制和意识形态管理方面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模式。新时代办刊必须以适应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需求,站在更大的历史背景和国际背景下去思考办刊的目的。办刊不仅是要承担其服务学术发展、学科发展的学术使命,还要承担得起党和国家赋予的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争取国际话语权、建设世界强国、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使命和历史使命。因此,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综合发展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需要我们科技界、出版界共同努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