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从唯SCI论文到唯真学问
2020-03-03 14:33:39 作者:信忠保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副教授 来源:学术世界

1.唯SCI论文根源是对名利追求和对科研环境适应的结果。唯SCI论文是结果而非原因。狂热追求SCI论文数量,其内在动力是对名利的追求,放弃了科学研究的初衷,陷入了名与利而无法自拔。如果当前科研环境鼓励、助长这种风气,科研人员对SCI的崇拜和膜拜势必会火上浇油。幸运的是,我们都注意到了过度追求SCI论文的弊端,而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生活在经济社会,对名利追求也是人的本性,不能一味地倡导科研人员坐冷板凳、耐得住清贫,道德说教无助解决唯SCI论文现实问题。因此,我们要从形成唯SCI论文根源着手,釜底抽薪地解决好这个问题。


2.科研人员名利与SCI论文数量弱化脱钩是反对唯SCI论文的核心。如果职称评定、岗位聘期考核、项目验收结题、人才帽子评审、科研项目申请、科研奖项申请、绩效奖励考核等不与SCI论文数量脱钩,那么唯SCI论文的势头就难以降温。显然将科研人员名利与SCI论文数量脱钩,现阶段还是难以解决,但应该考虑更多替代指标、平行指标去弱化SCI论文数量影响。当前科研工作人员需要发表一定数量SCI论文才让科研工作进行下去,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如果长期不发表SCI论文,往往会对职业生涯有比较严重的影响。当前,应该提出若干具有说服力和公信力的指标,与SCI论文数量共存,形成科研人员名利相关的考核指标群,而非唯SCI论文。


3.构建与完善新型学术水平评定制度,是反对唯SCI论文的关键。SCI论文是经过同行评审,能较好地代表学者的研究成果质量和水平,多年积累的SCI相关量化指标,能够很好地评定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反对唯SCI论文还需要从学术评价方面着手,提出破解学术水平评价难的问题,尤其是如何破解圈子文化、大权威文化,形成公开透明、客观民主的评审文化,让评审结果不依赖SCI论文数量仍具有广泛接受的公信力。显然,削弱SCI论文数量,构建和完善更多关注科研成果质量的学术水平评价的制度与文化,需要长期建设而非一日之功。


4.反对唯SCI论文应以科研奖励导向调整为主要手段。SCI论文数量一定程度上是我国科学研究走向世界,凸显科技大国的重要标志。目前,我们国家SCI论文在国际上的比例还不是异常的高。现在,将科研人员名利与SCI论文脱钩,有现实的困难。现在更应该提高学术成果评审的客观性,提高学术评审公信力,调整科研奖励导向,更偏重奖励高水平研究成果,而非仅仅是SCI论文。例如,切实解决经济社会中实际问题的科研成果,需要重奖。同时,各行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其难度和重要性也要分别给出相应的奖励,而非看SCI论文的数量,看其实在的学术水平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潜在价值。


5.增加科研人员收入并减少收入两极化趋势是反对唯SCI论文重要举措。如果科研人员收入能保障有尊严的生活,过富足而又有质量的生活。如果科研人员相互收入差距不会因为多几篇SCI而变得特别悬殊,进而导致心态失衡,那么就能稳定科研人员心态,更多关注学术本身而非SCI数量。现在SCI论文数量多,就意味着更高的地位、更多的项目、更多的帽子、更好的发展,走向SCI论文与科研经费的良性互动,名利双收。科研人员从起步早起能快速发表30-50篇SCI,势必在科研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并在与同龄人科研竞争中存在马太效应,致使个人名利将有大幅提高。稳步地提高科研人员收入,并减少他们内部两极分化,就能起到稳定人性,安心学术的作用。如果让过度追求SCI论文成为不赚钱、甚至赔钱的事情,研究人员就会冷思考,将精力转移回归到学术本身。


6.有干货的SCI论文,数量也是质量。SCI论文是科研成果重要表达方式,是传播的重要渠道和手段,是经过同行评议的学术成果。我们反唯SCI论文,并不是说不发表SCI论文,反对的是过度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反对过度追求数量而回避了关键科学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关注科学与实际问题的同时,要多发表有干货、有真东西的SCI论文,仍旧要保持一定的数量。如果长期不发表SCI论文,学术成果总结表达能力会下降,在国内外学术圈影响力会下降。发表SCI论文过程,也是对科研工作的总结和再思考,也会促进研究深入。科研人员要保持一段时间发表一定数量SCI论文能力,当然不是追求SCI论文的数量而是追求SCI论文的货真价实。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