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读博5年,拿过国奖,发过论文,我现在却只求导师能放我毕业
2020-03-30 10:42:25 作者:程岑东 来源:募格学术

新冠疫情放慢了生活节奏,也让人从繁重的劳作中解脱出来,能够在百无聊赖之际有所思考。利用这个时间窗口,我回顾5年的读博经历,反思自己为何一步一步放低自己的期待。


一开始幻想着导师能对学术有所指导;然后降低为,只要导师不干预、别提所谓的意见就好了;最后变成,做个人,别卡我毕业就行。

5年时间内,我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撰写并发表了多篇SSCI学术论文,也顺利拿到了国家奖学金。然而,当我跟导师谈到毕业时,导师严词拒绝;我尝试讲道理,他旋即威胁让我退学。当毕业的命运被掌握在另一个人手中,而他看透了我除了忍气吞声别无他法,那种恐惧感在无数个失眠的夜晚挥之不去。

前述交代自身情况,是为了避免部分未亲身经历的人产生误解:博士生自身不努力,却将延期毕业的原因归咎于导师。


一个正常的学术团队应该是奖励那些奋发向上、成果丰硕的研究生。可当导师职权缺乏有效监督、其人品不佳时,优秀的研究生可能反倒承受着导师的“处罚”。“处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能者多劳,在团队里干着最多的活儿;

2)被拖延毕业,导师想要继续压榨剩余价值;

3)导师觉得我好说话,最困难的工作总落到自己头上;

4)导师想要发脾气时,总会率先将枪口对向我。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处罚都是打着“为我好、锻炼我”的旗号。当我营造出什么都能做、什么都努力做、任劳任怨的人设之后,畏缩与忍让换来的却是导师的骄气日盛。


当初读博的时候没有听进去过来人的肺腑之言,以为一片赤诚加上勤奋好学足以应对。然而,现实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渐渐明白,导师与导师之间有着天壤之别。有的导师对博士生的学术有指导、前途有考虑、人格有尊重、干活有酬劳;而少数导师尸位素餐,研究生不过是任其压榨、完成任务的工具。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选导师时脑子进的水。


我的导师习惯以行政思维管理科研团队,指导学术研究经常脱离基本的学术规律,凡事追求“短平快”。他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1)交代的学术任务模糊,说不出具体方法

有一次,我的导师在微信群看到一则期刊征文启事(Call for papers),那一期(Special issue)的主编和他有过一面之缘,这种关系让导师看到了希望。他意气风发地让我和同门在一个月内冲刺突击,企图投机取巧。但实际上,我们团队的研究领域一直聚焦于资源环境经济学,跟征文启事的主题“信息系统经济分析”毫无关联。导师讲了下他的想法,粗浅而模糊,连初步的文章主题都讲不清楚,反而责怪我们无法领会其高深的学术造诣。后来,我们熬夜加班突击一个月整出文章,投过去之后石沉大海。


2)开会2小时,有效时间只有10分钟

每次团队开会,重点的事情放在最后说,全程有效的开会时间不过10分钟。前面的大段时间他通常围绕4个方面展开:

分享最近参加了哪些评审会和学术会议,体现自己的雄韬伟略;

回顾自己的奋斗史,激励年轻的研究生奋发向上;

针对近期的新闻热点,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描述他儿子在国外知名高校读研的艰辛,凸显其优秀的才能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上述内容讲完,我们目光中闪现着五体投地、受益匪浅的光芒。同时,我们在笔记本上画下各式各样、打发时间的插画。


3)为难学生,卖弄职权

犹记得研一的时候,在导师的要求下自己垫钱给实验室买打印机。我填好报销单据,去导师上课的教室找他签字。见到导师时离上课还有十几分钟,但他说这会儿不是给报销单签字的时候,让我等他上课结束。就这样,熬过了两个小时他终于下课,看一眼单据后就签字了,全程不超过10秒钟。


4)7分傲娇,3分实力

导师经常在团队会议上炫耀,其拿到的科研经费在学院内首屈一指。然而,真正深度参与的博士生都知道其中的水分。

第一,横向项目的数量远大于纵向项目。

第二,科研项目参与人员里罗列的众多专家均为挂名,真正完成项目的都是团队研究生。

第三,炒概念、换提法,多个项目基本是换汤不换药。

第四,轻内容、重关系。通过挂名名气大的专家,形成多单位参与、跨学科合作的表象,增大申请中的概率。

第五,经费预算填写时一定将劳务费填写到上限,但真正到研究生手里的极其有限。

浪迹学术圈的人其实很清楚,拉大旗、攀关系有利于项目申请。

私底下这么干,大家基本看透不说透。但倘若将投机的方法拿到台面公开炫耀,则显得不合时宜。类似的,我见过不只一位科研从业者炫耀其在Nature子刊上发表文章,但仔细查看其成果列表,列在首位的不过是Nature子刊上的评论(comment)。事实上,他的评论(comment)内容不超过2页,作为非引用项在web of science中也无法检索,和letter、article和review在质量上有着天壤之别。这种内行忽悠外行的做法有失身份。


5)指导学术多凭主观臆断

从我入学开始,就听师兄师姐说起,导师长期脱离科研一线,不看论文,更不写论文。长期相处的经历验证了这一说法。首先,导师的资讯源基本是公众号推文而不是学术论文,他向团队群分享过励志文章、行业资讯、学术会议信息等,唯独没有分享过学术论文;其次,导师的英文水平极其有限,无奈国际学术会议上只能用中文致欢迎辞;再次,与他讨论学术论文,表层问题尚可展开,但涉及试验设计、模型推导、命题推演等内容则无法深入,学术界通行的基础假设都会被其质疑;最后,导师从没阅读过我完稿的英文论文,但每次我投稿都不忘提醒将其列为通讯作者。学院其它博士生的论文被导师逐句阅读、红笔圈点,让我羡慕不已。


在学术圈摸爬滚打多年,熟悉了各种套路和谎言,也见过形形色色的导师。根据学术思想性和行动力两个维度可以将导师分为四种类型。再根据其对研究生的学术指导作用排序,具体如下:

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能碰上第一和第二类导师实属三生有幸,可谓前世积了大德。如果导师亲自做研究、读文献,勤奋而自律的研究生跟着其思路展开研究,必将有所得。

第三类导师往往是“放养”研究生,任其自生自灭;遇见这种导师,研究生既需要顽强的意志,还需要超强的自学能力,方能跨越苦海、迎来曙光。

我的切身体验是,第四类“学术思想性弱、行动力强”的导师远比第三类导师更加“毁人不倦”。

“学术思想性弱、行动力强”的导师喜欢通过干预彰显其权威,凭借一个偏执的、脱离学术实际的点子对研究生指手画脚。在这种干预下,你的研究不再来源于实践和文献,而是来源于导师阅读数篇公众号文章之后的灵光一现。


不幸摊上这种导师,研究生的研究方案将会被改来改去,研究重点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这是因为导师的灵感来的快去得也快。学生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却一直在干着“空中楼阁”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第四类导师数量极少,但真实存在。


在我读博的这几年,由于导师压迫和辱骂,以结束生命的极端方式来自我救赎的研究生并非个例。我身边也不乏与导师“斗智斗勇”的博士生。知乎上描述被导师压榨和威胁的帖子也不断增加。


研究生讲述遭遇导师不公对待的经历,总会有少部分人反驳。其反驳的逻辑往往在于两个方面:

1)少数研究生的经历不能代表整体情况,关注“负面”内容产生不了任何价值;

2)研究生自身的遭遇与其软弱的性格有关,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但偏爱岁月静好的人忽略了一个问题:研究生受压迫后选择结束生命,其根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不受监督与约束的导师。导师只在意论文的数量和项目的经费,对学生是否顺利毕业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研究生沦为导师获利的廉价工具,能否顺利毕业不取决于学术成果,而完全由导师决定。


构建和谐共赢、彼此尊重的良性师生关系既有利于研究生,也有利于导师。博士生的培养依托于导师的良知和觉悟并不可靠,总会有少数导师唯利是图。必须以契约为导向,从机制设计的角度设定清晰的规则、限制导师的职权。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1)建立透明的导师评价体系;

2)明确导师的职权边界;

3)设定研究生毕业年限与导师绩效考核挂钩;

4)降低研究生换导师、“博转硕”的门槛;

5)完善学生申诉机制;

6)学生毕业权由论文委员会而不是由导师完全掌控。


也许,在各个高校都在追求双一流的宏大背景下,单个研究生的命运显得无足轻重。时间会抹除多数人的记忆,岁月也将磨平当初忿忿不平的研究生的棱角。可那些逝去的生命再也没有机会走入大学的课堂,他们的亲人和朋友仍旧黯然神伤。


研究生会为学校更多的专业进入双一流、学校的国际排名攀升而欢欣鼓舞,但更加关注的是,自己能否在不受屈辱和压迫的情况下顺利毕业。


读博让我看到了太多温暖善良、悲欢离合和肮脏黑暗。我从未后悔读博,5年时间让我结识了性格迥异的同门,彼此鼓励,在难过日子里也能笑出声来;5年的时间也让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那种对待学术的工匠精神让我佩服;5年的时间让我见识了人性的自私与虚伪,也明白了追求理想和情趣的人比实用主义的人更加可贵;更重要的是,5年时间让我明白,一旦碰上人品不好的导师,读博将变得异常复杂,根本不是我一片赤诚就能应对的。


父母和女朋友总说我太老实了,老实人容易受欺负。知名作家方方说:“衡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是看它对弱势人群的态度。”同样的道理,衡量一个科研团队的文明程度,是看它对待老实人的态度。在一个科研团队里,老实本不应该是弱点,不是吗?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转载的文字、图片与视频资料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网删除。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