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Scientific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6.2.1 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2018-06-07 16:47:15 作者:侯保荣等来源: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留下了无数的文物瑰宝。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实物见证,体现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军事等的发展水平,也是后人研究历史、文化艺术和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以及教育、启迪后来者的极其重要而宝贵的实物资料。


    作为世界著名的文物大国,中国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据2011年统计,国内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有41处,其中文化遗产26处,自然遗产7处,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4处,数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还有一批重要遗产地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01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2处。


    据我国文物行政部门统计,我国已经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点近80余万处(截至2010年),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800余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0413处。目前我国博物馆数量已达到3500个,并继续以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增长,这在世界博物馆发展史上是罕见的。馆藏文物有2616万件,其中一级文物有60000余件。故宫博物院藏品180万件,为全国博物馆之最。


    然而,历经了千百年沧桑和磨难,大多数文物由于自然环境的侵蚀和人为破坏,已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和损坏,有些已经散失,有些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修复和保护。自然因素除突发性灾害外,还包括气候变化、环境污染、阳光辐射、霉菌繁殖等因素造成文物的腐蚀、风化、糟朽、褪色、腐朽等,如:金属文物的锈蚀、穿孔;竹木漆器的收缩开裂、扭曲变形、虫蛀霉变、糟朽;丝麻棉毛类文物的褪色、变色、霉变、脆裂甚至灰化;书画等纸质文物的变黄、变脆、霉变和脱胶;壁画彩绘类文物的潮解、酥碱、起甲、剥落和变色;石质文物的风化和开裂等等。腐蚀正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文物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急剧流失、造成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


    保护文物则是通过各种科学技术手段研究文物性状和腐蚀机理,探索文物保护的材料和工艺,达到“修旧如旧”的审美效果,同时,减轻和延缓文物的腐蚀。文物腐蚀与保护是涉及政治、经济、历史、考古、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材料、物理、化学、生物、环境等自然科学的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边缘学科。


    文物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保护好文物,就是保护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就是支持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然而,各种社会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保存至今的大量文物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日趋严重的腐蚀病害加重了文物的损坏,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因此,为了避免文物的进一步腐蚀损失,挽回国有资产的损失,文物的保护成为文物收藏单位的首要工作。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