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Scientific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名称 : 缓蚀剂的选用原则
内容 :

缓蚀剂主要应用于那些腐蚀程度中等或较轻系统的长期保护(如用于水溶液、大气及酸性气体系统) ,以及对某些强腐蚀介质的短期保护(如化学清洗) 。缓蚀剂有明显的选择性,除了与缓蚀剂本身的性质、结构等因素有关外,主要还包括金属和介质条件两方面。通常缓蚀剂的选用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缓蚀剂的浓度及协同作用

缓蚀率随缓蚀剂浓度的变化情况有三种:①缓蚀率随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②缓蚀率与缓蚀剂浓度间存在极值关系,当缓蚀剂浓度达到一定值时,缓蚀率最大,进一步增加浓度,缓蚀率反而下降;③用量不足时,发生加速腐蚀,如NaNO2等危险型缓蚀剂就属于这种情况。

单独使用一种缓蚀剂往往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多种缓蚀物质复配使用时常常比单独使用时的效果好得多,这种现象叫协同效应。产生协同效应的机理随体系而异,许多还不太清楚,一般考虑阴极型和阳极型复配、不同吸附基团的复配、缓蚀剂与增溶分散剂复配。通过复配获得高效多功能缓蚀剂,这是目前缓蚀剂研究的重点。

2.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种类不同,适用的缓蚀剂不同。例如,铁是过渡金属,具有空的d轨道,易接受电子,因此许多带孤对电子或π键基团的有机物对铁具有很好的缓蚀作用。但铜没有空的d轨道,因此对钢铁高效的缓蚀剂,对铜效果不好,甚至有害。

金属材料的纯度和表面状态会影响缓蚀剂的效率。一般来说,有机缓蚀剂对低纯度金属材料的缓蚀率高于对高纯度材料的缓蚀率。金属材料的表面粗糙度越高,缓蚀剂缓蚀率越高。

3.介质条件

介质不同需要选不同的缓蚀剂。一般中性水介质中多用无机缓蚀剂,以钝化型和沉淀型为主。酸性介质中采用有机缓蚀剂较多,以吸附型为主。油类介质中要选用油溶性吸附型缓蚀剂。选用气相缓蚀剂必须有一定的蒸气压和密封的环境。

介质流速对缓蚀剂作用的影响较复杂。一般情况下,腐蚀介质流速增加,腐蚀速率增加,缓蚀率下降。但在某些情况下,随着流速增加到一定值后,缓蚀剂有可能变成腐蚀促进剂。如三乙醇胺在2~4mol HCI溶液中,当流速超过0.8m·s-1时,碳钢的腐蚀速度远大于不加三乙醇胺时的腐蚀速度,KI也有类似的情况。若在静态条件下,缓蚀剂不能很好地均匀分布于介质中时,流速增加有利于缓蚀剂的均匀分布,形成完整的保护膜,缓蚀率上升。对于某些缓蚀剂,如冷却水缓蚀剂(由六偏磷酸钠和氯化锌构成) ,存在一个临界浓度值,当缓蚀剂浓度大于该值时,流速上升,缓蚀率增加;而浓度小于该值时,流速上升,缓蚀率下降。

温度对缓蚀剂缓蚀效果的影响不一。对于大多数有机缓蚀剂和无机缓蚀剂来说,温度升高,将会造成金属表面上的吸附减弱,或者形成的沉淀膜颗粒增大,粘附性能变差,使得缓蚀效果下降。而某些缓蚀剂,如二苄硫、二苄亚矾、碘化物等,温度升高有利于它们在金属表面形成反应产物膜或钝化膜,反而提高缓蚀率。也有一些缓蚀剂(如苯甲酸钠)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缓蚀率不随温度变化。

4.环境保护

在缓蚀效率相近的前提下,必须考虑缓蚀剂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物的毒害作用,应尽量选择无毒的化学物质做缓蚀剂。

5.经济性

通过选择价格低廉的缓蚀剂,采用循环溶液体系,缓蚀剂与其他保护技术(如选材和阴极保护) 联合使用等方法,降低防腐蚀的成本。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