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National Materials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Scientific Data Center
中文 | Eng 数据审核 登录 反馈
名称 : 玻璃的腐蚀
内容 :

玻璃的理论定义为,从熔融体通过一定方式冷却,因粘度逐渐增大,而具有非晶结构特征和固体机械性质的物质,不论其化学组成及硬化温度范围如何,都可称之为玻璃。玻璃是具有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结构特征的非晶态、亚稳定态或介稳定态的物质。

玻璃工业一般以无机矿物为原料。20世纪以来,平板玻璃、电灯泡玻璃和以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电真空玻璃,使玻璃工业获得了飞速发展,以石英砂为主要原料的石英玻璃,广泛应用于化学仪器、医用和计量以及光学仪器等领域。二氧化硅含量在85%以上或55%以下的新型光学玻璃,以及大量的硼酸盐、磷酸盐、锗酸盐、碲酸盐和铝酸盐等非硅酸盐类的玻璃也得到了很多的应用。最近,特种玻璃又扩展到丁卤化物、硫系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和卤氧化合物等非金属氧化物玻璃。采用熔体急冷的方法,可以制备有更新用途的金属合金玻璃。周期表中的元素、除惰性气体和放射性元素外,都参与了玻璃态物质的合成。由于玻璃随所用原料及其配比的不同,其制品用途也各异,而且新型玻璃系统具有很多奇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获得了新的应用领域,玻璃己成为现代高科技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

玻璃在人们的印象中,较金属耐蚀,因而总认为它是惰性的。实质上,许多玻璃在大气、弱酸等介质中,都可用肉眼观察到表面污染、粗糙、斑点等腐蚀迹象。

玻璃是氧化物组成的材料,这些氧化物可分为三类:1) 、玻璃形成体。例如b2O3、SiO2、GeO2、P2O5等,它们形成玻璃的三维网络;2) 、网络变型体。例如Na2O,K2O、CaO、MgO等,它们的金属离子无规则地分布在三维网络中,所提供的额外氧离子改变了网络结构;3) 、中间体。例如A12O3、PbO等,作用介乎上述二者之间,既可形成玻璃的三维网络,也可改变网络结构。

有时根据其功能,也将氧化物分为如下的三类:1) 、玻璃形成体;2) 、熔剂。例如Na2O、K2O、b2O3等,加入它们可以降低玻璃的熔点和粘度;3) 、稳定剂。例如CaO、MgO、Al2O3等,加入它们可以改进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氧化物的作用取决于阳离子的化合价、配位数及结合能,表9-1列出了这些基础数据,可供参考。

表9-1氧化物的基础数据

在MOx中的M 单位MOx的离解能
kJ·mol-1 (kcal·mol-1)
配位数 单键强度
kJ·mol-1 (kcal·mol-1)
玻璃形成体 B 3 1489.5 (356) 3 497.9 (119)
Si 4 1774.0 (424) 4 443.5 (106)
Ge 4 1803.3 (431) 4 451.9 (108)
Al 3 1681.9-1326.3 (402-317) 4 422.6-330.5 (101-79)
B 3 1489.5 (356) 4 372.4 (89)
P 5 1849.3 (442) 4 464.4-368.2 (111-88)
V 5 1878.6 (449) 4 468.6-376.6 (112-90)
As 5 1460.2 (349) 4 364.0-292.9 (87-70)
Sb 5 1418.4 (339) 4 355.6-284.5 (85-68)
Zr 4 2029.2 (485) 6 338.9 (81)
中间体 Ti 4 1820 (435) 6 305.4 (73)
Zn 2 602.6 (144) 2 301.2 (72)
Pb 2 606.7 (145) 2 305.4 (73)
Al 3 1326.3-1681.9 (317-402) 6 221.8-280.3 (53-67)
Th 4 2158.9 (516) 8 267.8 (64)
Be 2 1046 (250) 4 263.6 (63)
Zr 4 2029.2 (485) 8 255.2 (61)
Cd 2 491.9 (119) 2 251.0 (60)
改变体 Sc 3 1514.6 (362) 6 251.0 (60)
La 3 1698.7 (406) 7 242.7 (58)
Y 3 1669.4 (399) 8 209.2 (50)
Sn 4 1163.2 (278) 6 192.5 (46)
Ga 3 1117.1 (267) 6 188.3 (45)
In 3 1083.7 (259) 6 179.9 (43)
Th 4 2158.9 (516) 12 179.9 (43)
Pb 4 970.7 (232) 6 163.2 (39)
Mg 2 928.8 (222) 6 154.8 (37)
Li 1 602.6 (144) 4 150.6 (36)
Pb 2 606.7 (145) 4 150.6 (36)
Zn 2 602.6 (144) 4 150.6 (36)
Ba 2 1087.8 (260) 8 138.0 (33)
Ca 2 1075.3 (257) 8 133.9(32)
Sr 2 1071.1 (256) 8 133.9 (32)
Cd 2 497.9 (119) 4 125.5 (30)
Na 1 502.1 (120) 6 83.7 (20)
Cd 2 497.9 (119) 6 83.7 (20)
K 1 481.2 (115) 9 54.4 (13)
Rb 1 481.2 (115) 10 50.2 (12)
Hg 2 263.3(63) 6 46.0 (11)
Cs 1 477 (114) 12 41.8 (10)

按照玻璃的成分,可将它分为如下的六类,

(1) 石英玻璃:石英玻璃是由各种纯净的天然石英熔化而成,可用SiO4四面体的无规网络来描述其结构。它是优良的耐酸材料,除氢氟酸、热磷酸外,无论在高温或低温下,对任何浓度的无机酸和有机酸几乎都耐蚀;温度高于500℃的氯、溴、碘对它也不起作用。但耐碱性较差。它的热胀系数很小,热稳定性高,长期使用温度达1100-1200℃,短期使用温度可达1400℃。

(2) 碱金属硅酸盐玻璃:加入碱金属的氧化物,最常用的是Na2O,由于破坏了Si-O-Si键,降低了粘度,但也降低了化学稳定性,增大了热膨胀系数。

(3) 钠钙玻璃:在钠玻璃中加入稳定剂物CaO,可提高化学稳定性。优选的成分为72%SiO2-l5%Na2O-10%CaO+MgO-2%Al2O3-1%其它氧化物。加入2%Al2O3可进一步提高化学稳定性,并减小晶化趋势。

(4) 硼硅酸盐玻璃:硼硅酸盐玻璃是把普通玻璃中的R2O(Na2O,K2O) 和RO(CaO,MgO) 成分的一半以上用b2O3 (一般其质量分数不大于13%) 置换而成。b2O3的加入不仅使玻璃具有良好热稳定性,而且使其化学稳定性也大为改善。除氢氟酸、高温磷酸和热浓碱溶液外,它几乎能耐所有的无机酸、有机酸及有机溶剂等介质的腐蚀。其最高使用温度达160℃,于常压或一定的真空下使用。它可用来制作实验室仪器,化工上的蒸馏塔、换热器、泵、管道和阀门等。

(5) 铝硅酸盐玻璃:在钠玻璃中加入A12O3,铝进入四面体的顶角,从而增加了化学稳定性和抗晶化的能力。Al/Na比是开发这类玻璃的重要成分参量。

(6) 铅玻璃:PbO是中间体,一般是网络变型体。但铅也可进入网络。加入氧化铅,使玻璃的折射系数及密度增大,对电阻没有影响.而化学稳定性则主要取决于其它氧化物。

目前有两种关于玻璃结构的理论:无规则的网络模型理论和聚合物型理论;前者与有序晶体结构比较而引出,后者则从液态转变而来。


图9-1 玻璃结构示意图(a) 透明石英(SiO2) (b) Na­2O·5SiO2 (c) Na­2O·CaO·6SiO2
(d) 1/2B­2O3·4SiO2 (e) Na­2O·Al2O3·3SiO2 (f) 2PbO·3SiO2


图9-2 玻璃结构二维示意图(a) 有序的晶体结构;(b) 无规则的网络结构(玻璃) ; (c) 多种阳离子的玻璃结构

(1) 无规则的网络模型理论玻璃是缺乏对称性及周期性的三维网络,其中结构单元不像同成分的晶体结构那样,作长期性的重复排列。在氧化物玻璃中,三维网络是氧的多面体,形成氧化物玻璃应遵循如下四条规则:1、每一氧离子应与不超过两个的阳离子联接;2、每一阳离子周围的氧离子配位数很小,一般为4或3;3、氧多面体是共角的,而不共面或共棱;4、每一氧多面体至少有三个是共用。

(2) 聚合物型理论:从熔态转化为玻璃态考虑,认为玻璃是硅链组成的聚合物。熔态玻璃冷却时,由于增加结合链而形成聚合物分子,由于冷却使熔体的粘度增大,这些聚合物的移动性低,要重新组合而形成晶体,却很困难,只是使聚合度增加的聚合物型结构保存下来。

玻璃受到的侵蚀首先是发生在玻璃的表面。由于玻璃表面存在着许多裂纹和缺陷,在大气、水、酸或碱等介质参与下,在玻璃表面会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物理、化学的侵蚀作用。首先导致玻璃表面变质,随后侵蚀作用逐渐深入,直至玻璃本体完全变质的过程,这就是玻璃的腐蚀。显然,这种变质层的性质由玻璃成分、结构、表面织构及侵蚀介质的性质决定。

关于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开放共享,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方式、运行状况和问题的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宣传、培训等工作;承担科技基础条件门户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对在建和已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考核评估和运行监督工作。

国家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相关网站


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